城市建设是最大民生建设
黄奇帆在全市规划建设管理及民防工作会上指出 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 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全市(重庆)规划建设管理及民防工作会议1月4日举行,这是新年第一个大型会议。市长黄奇帆在会上指出,城市化、工业化未来若干年仍将是我国内需式发展的主要动力,重庆一定要加快城市建设,努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推动城市化进程,大力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发展。 市领导王洪华、凌月明、杨天怡出席会议。 2011年,重庆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畅通重庆、城市改造、市政建设、园林建设、保障房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黄奇帆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城建各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在2011年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示衷心感谢。他说,2011年,重庆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首先在城市规划方面,2011年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就是国务院批准了重庆市新的城乡总体规划,这对重庆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过去几年中央对重庆的各种定位,均已纳入了具有宪法意义的城乡规划。同时,重庆市一些重要的区域规划也进一步得到明确,比如两江新区的总体规划以及15个专业规划获国务院批复通过,重庆主城21个大型聚居区规划、主城两江四岸规划,以及公租房建设等专项重点规划的确定等。 其次在“畅通重庆”、“枢纽重庆”建设上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去年底重庆江北机场第三跑道和T3航站楼开工建设,总投资260多亿元,建成后,航站楼面积达70万平方米,年吞吐旅客能力六七千万人次,跻身全国四大机场。去年重庆还有11条铁路全面施工,加速推进铁路枢纽建设。去年底我们还启动了新千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建成后,重庆万人拥有高速公路里程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以果园港建设为代表的集装箱港口建设也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将达到50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轨道交通建设提速加档,去年通车50多公里,轨道通车里程达到75公里,跃居全国第六位,重庆已成为全国每年轨道建设量和竣工量最大的城市。城市道路建设也逐步完善,去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各种城市道路1000多公里,使得重庆的城市道路增加到3500公里左右,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 第三是城市改造方面。从2008年开始,我们提出用三年时间完成1250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61个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干道综合整治,去年这三大任务全面完成。这三场硬仗的结束,也使重庆城市面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让人刮目相看。不光主城有这样的效果,远郊区县的城市改造也效果明显,比如万州滨江地区有瑞士日内瓦的感觉;云阳县城很有法国戛纳的味道。 第四是市政建设方面。较好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问题,比如完成排水三级管网建设,过去因为排水管网建设不到位,经常发生一下大雨就出现水淹的情况,现在这种情况基本没有了。建成70座人行天桥,新建广场79个,新增停车位7.2万个,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1%,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1%,均大大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达到沿海水平。此外,通过整治背街小巷和户外广告、提升灯饰建设水平,使重庆不仅晚上看得,白天也耐看。 第五是园林建设方面。去年重庆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新增了9千万平方米城市绿地,城市的绿地率达到了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3平方米。 第六是保障房建设方面。去年重庆公租房建设领跑全国,1350万平方米公租房全部开工,建设22万套,占全国总量的1/10。 进一步抓好城市建设,要深层次认识城市化、规划、投融资、房地产等四大问题 谈到今后如何进一步抓好城建工作,黄奇帆着重从四个方面帮助大家理清了思路。 第一是城市化问题。黄奇帆说,过去30年,中国发展的动力,如果从生产力角度来说,城市化、工业化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内需拉动的主要动力;如果从生产关系角度出发,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两大动力。 中国发展到今天,有人在问,我们的城市化是不是到头了?其实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远未到头。过去30年,城市化、工业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动力,今后至少20年,城市化、工业化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种动力不仅将满足中国的内需拉动需要,甚至还可以起到拉动世界经济的效果。 当然,城市化到一定阶段是会饱和的,根据中国国情,我国的城市化率要达到75%以上,城市化进程才会基本结束,而现在我国城市化率只有50%,还有20多个点需要我们努力。沿海的发达城市经过前些年的城市化进程,今后一二十年会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时期,但我们西部城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现在正是城市化、工业化大发展的时候,要借着这个势头缩小与东部沿海的差距。在这个意义上,重庆的发展还要继续依赖城市化进程,依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依赖房地产发展。因此,今后20年,城市化仍将是重庆的工作重点,城建部门的干部职工肩负着推进城市化的重任,大家一定要认清形势、鼓足干劲,加快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