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开闸放水 也需制度堵漏

2013-8-27 23:3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11| 评论: 0

摘要: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向实行公司化运作并符合信贷条件的公租房项目直接发放贷款,也可向符合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放贷款。   众所周知,在欧洲和美国债务危机升级的背景下,我国 ...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向实行公司化运作并符合信贷条件的公租房项目直接发放贷款,也可向符合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放贷款。

  众所周知,在欧洲和美国债务危机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成了国际国内瞩目的焦点。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也展开了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行动。而此时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开闸放水,难免引起各方担忧。

  总结起来,主要担忧有二。一、如何还债?为公租房项目开放资金闸门会不会推高地方债务风险?二、这钱怎么保证不被挪用?在地方平台债务达到10万亿元规模的情况下仍然允许银行向政府平台公司发放贷款,可见保障房资金缺口问题的严峻。然而,如何把握好地方债务平台的风险仍需各级政府更大的智慧。为此中央在开闸放水同时提出“加强管理、防范风险”,5年内建3600万套保障房,需要投入的资金达数万亿元,在保障房以公租房、廉租房等租赁性房为主体的情况下,拿什么来偿还债务的确是个难题。

  目前来看,公租房平台债偿还主要靠两个来源,一是地方土地出让金和税费的收入,一是公租房每年的运营出租收入。在宏观调控愈发严厉的情况下,地方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正在萎缩,这正是舆论对地方融资平台担忧的重要原因。另外,依靠公租房的出租收入还债则是杯水车薪。目前商品房出租的平均年收益率不到3%,甚至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公租房的租金水平还要低于市场价,收益率就更低。在这两个还债资金来源都难以依靠的情况下,目前看来银行系统对贷款风险尚无很好的控制办法。

  实际上,公租房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不是一项赚钱事业,很难通过商业化运作实现良性循环,还需要以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来解决。目前地方政府可以先借钱,但最终还债还需地方政府通过发展地方经济,通过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来解决,或依靠企业和社会公益组织的投入来解决,这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难题。

  同时,之前中央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也让一些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开始面临资金链断裂的见险,此时对公租房贷款开闸给了一些地方政府以希望,某些地方政府就难免打起借保障房融资平台名义为高速公路、城市基建乃至形象工程融资的如意算盘,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再添隐患。因此,在对公租房平台贷款放开的情况下,如何在制度上防止挪用也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相信在开闸放水的同时,在制度上进行细化,加强资金流向监管的详细规划已在中央政府考量之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