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距离天安门最近的城中村何时变身

2013-8-27 23:2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6| 评论: 0

摘要: 花墙内外 紧邻家一墙之隔的垃圾困扰崔先生多年 私搭的棚子七扭八歪   《都市里的村庄》这部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是1982年拍摄的。尽管影片讲述的是上海江滨造船厂女电焊工、劳动模范丁小亚来到 ...


花墙内外

紧邻家一墙之隔的垃圾困扰崔先生多年

私搭的棚子七扭八歪

  《都市里的村庄》这部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是1982年拍摄的。尽管影片讲述的是上海江滨造船厂女电焊工、劳动模范丁小亚来到南方疗养院疗养后与当过工读生的男青年杜海的爱情故事,但画面上那破败的村庄却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脑海中。没料到,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发现,在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仅1公里处的中轴线花墙两侧,即前门大街南面,竟隐藏着一个与《都市里的村庄》中描写的村庄没有多大区别的城中村。

  于是,记者便沿着中轴线向南,从花墙入口处走进了这个距离天安门最近的城中村进行探访。墙外是一条平整、干净的大马路,墙内却是脏乱破败的狭窄胡同。这里城市化氛围很差,居民的居住条件甚是恶劣,破旧的窝棚“争先恐后”地拥挤在坑坑洼洼、污迹斑斑的马路边上,菜叶、垃圾随处可见,污水肆无忌惮地在路面上流淌着。

  记者走进一条仅能容一人通过的狭长胡同,发现两侧私搭的棚子七扭八歪,通道上空斜挂着各种电线,晾晒的衣服一直垂到行人的头顶上。

  “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今年54岁、已经在这儿住了50多年的崔先生对记者说道。他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周边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唯一不变就是他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他很伤感。

  看着周围翻天覆地的变化,再看看这里的简陋状况,几乎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这片居住区的李老先生叹息道:“我1953年就搬到这里了,当时牛气着呢。现在,厕所都不敢上。水管一堵,粪便都往外流。屋子是夏天漏雨、冬天透风,且仍烧着蜂窝煤,生活环境从未改善过!这片居住区全是平房,几乎没有基础设施。早就听说这里要拆迁了,但就是‘只听楼板响,没见人下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会儿都没赶上拆迁。说实在的,如果真要拆迁了,还有点儿舍不得。因为这里是市中心,购物和交通很便捷。”

  张先生自称是这片城中村里的“老人”,城中村里的事情他都知道。但他却不知道这片居住区什么时候拆迁,也不知道这片居住区拆迁后,他会搬到哪儿。张先生说,他和老街坊都不舍得离开这个地方,但是恶劣的居住环境让他对拆迁还有一些期待。

  据了解,2008年,有关部门曾对城中村进行了局部改造,不仅平整了中轴线的道路,还修建了街心花园,拆了道路东侧的几十户民居。此举大大改善了这片居住区的环境,也赢得了市民的好评,但时至今日再也没有了下文,这让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的居民很失望。“希望政府尽快改善这片居住区的环境,毕竟谁都愿意住在环境好的地方。”居委会负责人如是说道。

  除此之外,城中村内重要文物建筑的保护现状和四周影响风貌的建筑,都将受到特别关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