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宣布维持低利率政策至2013年中期
金融危机似乎并没有远离人们的生活。8月4日,道琼斯指数暴挫512.53点,不仅以4.31%这一超过美国次贷危机时的下跌幅度,将投资者自年初以来的收益吞没殆尽,而且引致亚太和欧美市场纷纷创下年内新低。在美国标准普尔公司5日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后,全球股市轮番大跌。8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暴跌634.76点,跌幅达5.55%。国际金融市场接连写下“黑色一天”,这背后是人们对美国经济可能“二次”探底的忧虑甚至恐慌。 经济前景堪忧 尽管美国国债上限如期得到提升,但美国政府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因为金融危机带给经济的重创程度大大超乎了市场的预期。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判断,始于2007年年底的美国经济衰退历时18个月,是二战以后美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衰退。同时,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GDP及相关年度修正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经济萎缩0.3%,而不是原先公布的增幅几乎为零;2009年美国经济萎缩3.5%,降幅大于原先公布的2.6%;在长达18个的衰退中,美国GDP实际萎缩了5.1%,而不是原先公布的4.1%,并且该数据创下二战以来的最高纪录。从打击的程度看,美国经济显然元气大伤。 即便是2010年以来美国经济的正增长,也很难让人振作精神。虽然2010年美国经济增长3.0%,然而,如同一个打了强心针的垂危病人仅能回光返照一样,2011年以来美国经济疲态尽显。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仅为0.4%,创下了本轮经济衰退结束后的最低季度增幅;如果参考第二季度1.3%的增幅数值,2011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实际增长率只有0.8%,为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沉重而蹒跚的经济步伐不能不让人为美国经济的前景担忧。 关键板块乏力 根据美联储日前公布的最新褐皮书显示,全美大部分地区经济活动均出现放慢迹象,其中美联储跟踪的12个分区中有8个在6月和7月经济增长减缓,这也是今年以来最糟糕的一次。美国经济之所以出现大面积的放缓甚至再现衰退迹象,主要源于支撑经济复苏的关键板块都非常羸弱。 首先,美国制造业的驱动功能日渐式微。数据表明,金融危机以来,美国ISM制造业指数始终没有突破52%,而且在今年7月降至50.9%,跌至2009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同时,美国今年7月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6月份的61.1%降至58.8%,低于预期的60.0%。这种状况显示,在去库存化并未最终完成的情况下,面对着未来经济不明朗的前景,商业经理人的投资欲望依然相当低迷,对未来行业景气度的预期并不乐观。在制造业经营状况并不能得到显着改善的前提下,企业吸纳就业人口的口径很难得到放大。 其次,美国的房地产行业依然处于“冰点”位置。最新资料显示,2011年上半年,美国 S&P/Case-Shiller房价指数下跌4.7%,跌穿2009年的低点,创下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受此影响,衰退5年之久的美国房地产投资市场格外低迷。资料表明,与2006年美国年度建筑支出高达1.2万亿美元相比,今年6月折年数的建筑支出减少至7320亿美元。房地产是危机前美国的一个支柱产业,而危机之后房价的持续下跌不仅继续增大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同时强化了家庭延迟购房的动机,从而使房地产行业的流动性短缺程度倍显恶化,进而拉动总体经济的疲弱。 第三,商业银行支撑经济复苏的信贷能量还在萎缩。观察发现,美国商业银行信贷额在2010年下半年实现微弱增长后,进入2011年以来再度步入谨慎阶段。资料显示,今年前两个季度,美国几家大型商业银行仍在继续削减信贷额度,其中摩根大通同比减少3%、美国银行减少4%、花旗银行减少11%,受此影响,今年上半年美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增幅为-2.2%,占信贷总额60%以上的抵押贷款连续11个季度萎缩。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6月,尽管大企业信贷总额保持稳定,但小企业因银行收紧信贷政策所能获得的信贷规模连续10个季度下滑。 最后,危机之后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功能正在软化。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最新报告显示,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的增长几乎完全是政府财政刺激所带来的,其中2010年的4个季度,财政刺激平均贡献了1.5%~4.2%的经济增长率,扣除刺激因素后经济仍是负增长。同样,今年前两个季度的经济增长中,来源于财政刺激的贡献在1.1%~3.0%之间。但是,随着2.5万亿最新减赤方案在今年10月后开始启动,美国经济每年将忍受下滑0.6个百分点的痛苦煎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