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土地综合整治 创新民族地区持续发展之路

2013-8-27 23:0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22| 评论: 0

摘要:   土地是生存之基、财富之母、百业之本。宁夏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作为保护粮食生产、惠及子孙后代的生命线,作为促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线,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履行 ...

  土地是生存之基、财富之母、百业之本。宁夏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作为保护粮食生产、惠及子孙后代的生命线,作为促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线,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履行职责使命的标志线,以土地综合整治为主要手段,全方位推进土地开发、保护与建设,实现耕地总量连续24年净增长,走出了一条保耕地、保民生、保发展的新路子。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和综合整治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保护生态环境,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宁夏依黄河之利,阡陌纵横,土地肥沃,古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今有“十大新天府”之好评,地域上是个小省区,但却是一个土地资源大省(区),耕地总面积1647万亩,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3位,宜耕后备土地1000万亩以上。将土地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是宁夏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部委的鼎力支持下,多年来,我们牢固坚持不占用耕地、不增加黄河取水量、不突破环境容量的“三不”原则,以耕地保护为出发点,大规模开展了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深入挖掘土地后备资源潜力,累计整理土地近160万亩,新增耕地54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自2009年起,总投资36.61亿元、历时5年、整治规模337.8万亩的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再次掀起宁夏耕地资源大开发、大整理的新高潮。据测算,通过土地整理,原有土地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灌溉周期缩短8天,用水量减少1/4,粮食单产增加100公斤,累计增产粮食4.4亿公斤,使全区191万农民受益,项目区群众普遍增收30%以上。通过土地整理,推行耕地“占补平衡”,在保持耕地增长的同时,近10年累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建设用地50万亩。实践证明,推进土地综合整治,进行建设用地置换,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是新形势下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创新之举,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利工利农、利城利乡、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宁夏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发展阶段。2010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宁夏沿黄经济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为我区建设西部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生态文明的先行区提供了历史性重大机遇,客观上也刺激了新一轮对土地的强烈需求。面对新的态势,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协调好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之间的关系,整体谋划,创新思路,统筹推进,全方位推动土地综合整治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转变,由中小项目向重大项目转变,由粗放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单纯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向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转变,由单纯依靠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转变,努力实现“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的多赢效应。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