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在眉睫的行业标准
7月初,北京地铁站电梯逆行事故,令一个13岁男孩失去了生命,不仅让电梯行业付出了惨痛代价,也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部品行业正随着城市化高速发展进入快速安装期,但许多细分行业,如此次事故的“罪魁祸首”重载型电梯,既没有相关定义,也没有相关国家标准,许多城市的电梯配套设备已经落后欧洲标准几十年,风险极大。 这也成为其他部品行业的前车之鉴:如果此时不树立行业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的话,很多生产、安装、维修方面的隐患将会很快凸显,甚至导致大规模的事故频发。 为此,作为电采暖行业先锋的电热地膜低碳采暖系统供应商中惠地热特别呼吁,部品企业都应正视这两起电梯逆行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更应督促部品行业标准的建立,并且不仅仅是建立行业标准,还要协助政府建立行业技术规范,更要重视部品使用后的维护运营,才能将部品风险降低至最小,让产品安全性得到保障。 标准的重要性 “手扶电梯再一次出现事故,我们还能指望商家和管理方良心发现,把电梯的质量做到百年无故障吗?”一位网友在新浪微博上质疑此次事故。他又感叹说:“这种奢望太遥远。”这种感慨令人无比痛心,电梯逆行事故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是生产环节质量控制不严,采购环节极力压低价格,维保环节敷衍了事走过场和监管环节的严重落后。 “其他部品都应以此为戒。”中惠地热董事长尹会涞指出,“就拿电热膜行业来说,进入行业的企业年年增多,但却没有与之适应的相关标准指导,导致的结果就是行业内鱼龙混杂。”甚至曾有个别地区在使用低温辐射电热膜供热时,出现了耗电量大而室温低的现象,导致用户不能接受而最终以失败告终,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更导致电热膜采暖技术的安全、经济性受到质疑。 没有标准,行业就良莠不齐。没有统一的生产规范,行业就没有法制和标杆,也就无法为用户、为行业、为采暖市场的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此道理适用于任何部品行业,尹会涞深知这一点,所以,当他最早发现电热膜行业缺失相关标准时,就开始努力协助政府出台行业标准。 2010年7月29日,中惠地热作为企业方参编的《低温辐射电热膜》建筑工业行业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并于2011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该标准解决了关键的几个方面问题:电热膜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产品寿命。 该标准中的一些关键指标,甚至比发达国家还严格。“比如寿命问题,我们规定电热膜产品使用时间要达到3万小时,而日本的标准才规定达到2万小时。在安全系数上,我们基本上都采用国际标准,甚至有些方面比国外的标准要求还高。”尹会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