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质品位相融生产力文化力相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加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文化品位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创建一个人与城市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需要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特色、城市形象等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化对提升城市品位的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文含量的缺失,往往让城市处于一种浮躁、单调的氛围之中 随着城市经营理念的逐步深化,人们意识到,要想使城市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取胜,首先必须提炼出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必须给人一种独特体验。城市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城市特色的竞争,否则城市之间将缺乏本质上的差异性,失去吸引力而流于平凡。以历史文化为媒,促进文化与城市建设的融合,是打造城市品牌,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大力促进文化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努力构建生产力与文化力和谐互动的发展新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纵观发达地区一些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都十分注重挖掘地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注重特色文化与城市建设的融合。 城市建设内容相当广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如何在城市建设实践中加强文化意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一条总的原则,就是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并把这种意识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发掘城市文化资源,保持城市文化特色;引入城市美学,讲究城市建设的整体和谐;打破城市建筑物千篇一律、满目“水泥森林”的格局,让建筑艺术和环境和谐结合,体现城市的历史、传统和风情的合理搭配。从相对狭义的、作为文化融入建设的角度,建设文化主要体现在城市意象、城市空间、特色区、节点和建设景观五类要素。 繁华的街市,林立的建筑,优雅的环境是许多城市建筑的追求,但人文含量的缺失,往往让城市处于一种浮躁、单调的氛围之中。在用地空间上,既要保证现代化项目的优先发展,又要给文化景点留足地盘。在建设构想上,既要接受国际上的先进构想,又要注意保留城市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在项目安排上,要有一些既能折射地方历史文化,又有浓厚现代气息的城市代表作,使之成为城市的象征。在城市建筑、市民生活环境创设中,将城市主体――人的心态审美观放在主要位置,在细节中显现人文,如重视城市色彩设置,在广场周围建筑物和中心建筑的颜色选取上,尽量采取柔和与蕴味深沉、典雅的色调,避免追求流行的亮色和杂乱无章的图案等。在建筑规模上,体现在关注人心态的朴素、平和的建筑格调的确立中。在大众化的建筑物,公园、图书馆的周围尽量营造一种和谐、清雅、幽静的氛围。 一座城市如同一尊艺术雕塑,外界对它的印象包括直观感觉和心灵感受。直观感觉主要是指建筑品质,也就是城市的硬件;心灵感受主要是指文化品位,也就是城市的软件。品质和品位,构成了城市的形象和灵魂。纵观国内外众多城市,都有其个性鲜明的整体定位。巴黎的浪漫之都形象,香港的东方之珠形象,杭州的人间天堂形象,均耳熟能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