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进入大建设大改造时代
吉林省长春市副市长、长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孙亚明在长春市建设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这次全市建设大会,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加快建设,迅速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努力把长春打造成为东北亚区域现代化国际性城市。 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城建系统进行了半年多的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未来3-5年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其间,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征求了省政府、省住建厅和省国土厅的意见。4月25日,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城建工作汇报,确定了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深刻认识城市建设的战略意义,坚定不移地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全局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前置性、保障性作用。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改善民生,无论是统筹当前还是谋划长远,加快城市建设已经时不我待,势在必行。 第一,从城市建设在全局的地位看,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首先,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据专家测算,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每增加1个城市人口,就能带动2.5万元消费;每建设1平方公里的市政设施,可以带动1.5亿元的投资;每增加1亿元的城建投入,可拉动建筑、建材等56个行业增加1.2—2亿元的收入。经济发展,动力在城市建设,潜力在城市化进程。这是发展的关键。 其次,城市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推进城市化的过程,就是经济结构由低级向高级优化,经济发展由粗放到集约增长的过程。通过城市建设,能够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要素集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资源禀赋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再次,城市建设是改善环境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城市化更多的体现在城市功能的发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生活质量提升等。通过交通、保障、生态、住房等建设,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发达城市均是先从资源整合、城市建设入手,提升为高端服务业的服务能力,有效促进区域发展。天津通过大刀阔斧地调整城市布局,连续实施3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龙头作用显著增强。昆明从2008年起,持续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年”活动,改造地下管线,打造“地下城”,到2010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00亿元,正在从二三线城市向国际化门户和桥头堡城市迈进。哈尔滨两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亿元,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城市环境的改善就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 第二,从长春市城市化基础条件看,进程只能加快不能放缓。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围绕“绿色宜居”这个目标,按照“建好城市”的总体要求,做了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承载城市人口由2005年的299万达到2011年的365万,服务GDP的能力由2005年的1675亿元达到2011年的4040亿元,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高速增长的要求。 根据国际国内的经验,城市化率在30%—70%的区间,是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长春市城市化率在50%左右,正处在这个阶段。所以,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大、速度快、后劲足。 第三,从长春市城市化阶段发展要求看,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立足现有城市基础,顺应阶段发展要求,要把长春放在东北亚区域、长吉图战略、长吉一体化的背景下去思考和谋划。从区域位置、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看,有条件将长春打造成为东北亚区域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按照这一标准衡量,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交通矛盾突出,与城市出行已经进入多元选择的新阶段不相适应,不足以支撑城市迅猛发展;二是管网问题与城市建设已经进入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不相适应,不足以保障城市现代化;三是供水能力与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保障用水的新阶段不相适应,不能做到敞口供给;四是供热结构与居住品质已经进入优化升级的新阶段不相适应,不能实现均衡供热;五是治污标准与环境建设已经进入绿色生态的新阶段不相适应,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品位;六是规划与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按照国际标准规划的新阶段不相适应,不能充分体现引领和先导作用。 这些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我们必须对长春市的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充分的估计,要从思想认识到工作部署,有一个重大转变,按照打造东北亚区域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加快长春市的城市化进程。 围绕解决根本问题,突出建设重点,加快东北亚区域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建设步伐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针对长春市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今后一个时期城建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长吉图、长吉一体化、三化、三动”战略,按照“重民声改造交通、讲科学建好城市”和“思路要宽、手笔要大、标准要高、工作要实、动作要快、效果要好”的要求,以编制城市战略性规划为统领,以“三城两区”建设为引领,以提升道路承载能力为首要,以管网、供水、治污、供热四大保障问题为重点,以绿色宜居为方向,以15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为载体,扭住根本问题不放,下大气力持续推进,大体用3-5年的时间,打牢城市基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为建设东北亚区域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