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城镇化 查看内容

晋中推进特色城镇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3-8-27 20:2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19| 评论: 0

摘要:   回顾总结晋中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成就巨大而辉煌,经验弥足珍贵。其中特别值得总结的一条经验,就是晋中在实现城镇化重大而现实的挑战面前,积极应对,创新思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历届市委市政府都 ...

  回顾总结晋中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成就巨大而辉煌,经验弥足珍贵。其中特别值得总结的一条经验,就是晋中在实现城镇化重大而现实的挑战面前,积极应对,创新思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历届市委市政府都能够以立足实际、培育特色,注重内涵、科学发展的指导原则,着力推进具有市域特色的城镇化进程,使晋中的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城镇化率除原来的省辖市外,在全省居首位。城镇化的战略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在特色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双轮驱动下,全市经济社会呈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晋中推进特色城镇化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在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中,晋中上下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实创新,高度自觉、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规律,创新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思路,在推进特色城镇化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突出的成效,目前已进入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呈现出城镇人口数量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各种经济要素集聚程度不断提高、区域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快速壮大的良好态势。站在这样的历史平台上,回顾晋中的特色城镇化发展历程,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值得总结。

  (一)立足市情,因地制宜,着眼长远,在优化发展战略上不断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

  全力推进晋中城镇化发展,对于晋中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和赶超发展,实现晋中在山西中部的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上,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始终以发展的眼光和着眼未来的前瞻意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发展城镇化的思维观念实现了盲从向自觉的根本转变。从“九五”时期的突出“建设小城镇”到“十五”期间的“新型城市群”,特别是在“十一五”规划实施前夕,着眼于当前我国区域经济的核心力竞争进入了城市群战略时代,城市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已成为加速提升城市化水平的主要载体和力量,这样一个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重新确立了“十一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总体奋斗目标,就是把晋中建设成为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推进城镇集群化,建设山西最具活力的城镇经济带,着力提升晋中城市化水平,提升区域城市群在全省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这些推进特色城镇化的新目标和新思路,更加明确而清晰,更符合晋中新阶段的实际,对过去的发展思路有继承,更有创新,充分体现了晋中最高决策层创新的勇气、发展的决心和科学的态度。

  (二)开放胸怀,主动融入,携手共赢,在加强区域合作上不断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

  构建城市经济圈,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快区域城镇化进程的现实选择和重要路径。建设大太原经济圈,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实现转型跨越崛起、建设新山西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晋中作为大太原经济圈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把这一决策视为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发挥在区位、交通、资源、环境、人文方面的独特优势,以晋中太原同城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主动融入大太原经济圈的构建,着力在城市基础设施共建共用上,在资源和产业上,在城市形象共塑共展上与太原对接。以双方共同构建“大文化”,集聚“大产业”,培育“大市场”,建设“大交通”,共兴“城市群”为抓手,努力通过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惠共赢,加快晋中向建设文化休闲城市的目标迈进,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晋中太原同城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太原经济圈的逐渐成型和成熟,必将成为晋中特色城镇化的又一助推器。

  (三)挖掘内涵,突出特色,彰显个性,在加强城市建设上不断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

  近年来,晋中坚持市区、县城、集镇、工业园区并举建设、多园发展,市域内优势明显、布局合理、各具特色、辐射强劲的特色城镇群已基本形成。晋中,雄居山西腹地,好山好水好风光,东依太行峻岭,西属汾河谷地,山地、丘陵、平原兼有,是苍天造化的天然地势。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智慧勤劳的晋中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孕育了晋商精神的平川沿线,呈现了名扬海内外的晋商文化风采;在铸造了大寨精神和太行精神的东山各地,展现了壮美的太行山水森林风貌。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传统,注定了城市和集镇建设方向上的差异。目前,晋中11个县(区、市)的城市和集镇建设大体已基本形成四种发展模式。一是以晋中城区为代表的晋商文化与现代化城市交相辉映的发展模式(市城区、太谷),其具有便利的交通设施和现代化的基础;二是以介休市为代表的工业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介休市、寿阳、灵石),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化工业发达;三是以平遥县为代表的旅游城市与当地文化结合的发展模式(平遥、祁县、昔阳),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四是以左权县为代表的山水森林城市模式(左权、和顺、榆社),其山地黄土层深厚,适合植被生存,环境资源好,创建山水园林城市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提升城市品位,彰显个性魅力,塑造开放形象,从2008年起,晋中市用三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的“四城联创”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这四张绚丽的城市名片,一定会为晋中特色城镇化谱写更加美妙的乐章。

  (四)统筹城乡,关注“三农”,互动发展,在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中不断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和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一种新模式、新道路,标志着我国开始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近年来,晋中一直在探索通过推进城镇化,来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早在“十五”初期,就提出了以产业化发展农业,以城镇化建设农村,以市场化富裕农民的崭新思路。在党中央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后,又适时明确了打破城乡分割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建设规划、居民就业、体制改革和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理念,坚持科学规划,通盘考虑,并行不悖地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上,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据2008年统计数据,晋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206.7元,比全省平均数高出541元;蔬菜和肉蛋奶总产稳居全省前列;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19个,占全省1/3以上;农产品“三品”认证74个,居全省第一;发展沼气用户6.7万户,居全省首位。可见,晋中农业现代化的提速,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化能力逐年提升,小城镇日益繁荣并迅速崛起,也为加快推进晋中特色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充足的后劲和动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