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玻璃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建筑玻璃市场除平板玻璃外历来难以统计,尤其深加工玻璃,如钢化玻璃、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夹层玻璃、彩釉玻璃等的产销数量更是难以统计。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市场的发展趋势,因此不追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而更重视采用同一统计方式采集多年数据的对比,并考虑到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从而得出建筑玻璃未来趋势走向,以期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中国建筑玻璃的市场规模市场总容量估算 以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推算玻璃的使用量,玻璃使用面积按建筑面积的20%取值估算: 近几年国内高档玻璃用量统计 受限于已有数据,仅能给出中空玻璃和单片镀膜玻璃较为准确的统计数据,若最终产品形式是镀膜中空玻璃,则分别统计镀膜玻璃和中空玻璃,以下是近5年来统计结果走势图。 2007年主要产品的市场需求量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并按保守的年增长率预测2007年的市场容量为:透明中空玻璃用量大于5000万m2,将主要用于民用住宅。由于受2005年7月1日颁布的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限制,除偏远地区和难以监控的区域外,公共建筑项目将限制使用这种玻璃。届时新增的镀膜玻璃(含Low-E玻璃)用量约600万m2,将主要用于公共建筑项目,部分将用于民用住宅建筑。这个用量将是4~5条大型镀膜玻璃生产线的产量。 我国建筑玻璃市场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以下因素可影响建筑玻璃市场的发展趋势:用户对舒适性的需求和对节能玻璃产品的认知;国家节能政策、标准和法规的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所提供的购买力支持;高档玻璃产品价格降低至市场能普遍接受。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建筑物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其要求和期望可归结为以下几点:节能性好-所用玻璃可节省暖气和空调的支出费用;舒适性强-所用玻璃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室内采光足够、夏季能隔除太阳辐射热、冬季能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质量可靠-外观规整、性能稳定,并具有安全性;价格合理-价格合理、能够承受。对富裕者而言舒适性显得更为重要,但对普通大众而言价格低仍是极为重要的。 国家的节能政策 国家提出的建筑节能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新增建筑的1/3达到节能50%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增建筑全部达到节能65%的目标。按2010年的目标计算,今后5年将新增节能建筑面积约30亿m2,涉及节能玻璃面积约6亿m2,平均每年新增节能玻璃约1.2亿m2,中空玻璃、Low-E玻璃的增长率将被拉高。由于政策因素而被拉高的中空玻璃未来使用量的趋势: 玻璃品种发展趋势分析 从现有使用品种分布推测未来的品种使用分布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各档次玻璃品种平均增长,显然这是政策所限制的;其二是在节能政策的引导下形成节能型增长。 我国建筑玻璃发展的方向 中国的玻璃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深加工玻璃领域的技术进步更为明显,包括生产设备的引进更新,部分设备的国产化制造等,都为未来整个玻璃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浮法玻璃有125条生产线,生产能力巨大;中空玻璃已形成高、中档规模化生产格局;镀膜玻璃已有足够的产能空间满足市场的需求;此外,各种玻璃品种的生产配套齐全,生产用原辅材料基本可国产化。在技术方面,硬件有与国际同步的生产设备,软件有与国际相同的工艺技术水平,总体优势明显。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具有总体的生产制造优势,但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首先,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高质量的产品可出口进入国际市场,低质量的产品甚至不符合国家标准;其次,规模化深加工产品都集中在公共建筑领域,整个行业对民用住宅节能玻璃市场的培育不够,骨干企业对住宅节能玻璃市场的投入不足;再次,高档建筑玻璃产品的出口数量有限,尚未形成出口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