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窗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简介: 一、透彻了解市场需求进行新技术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住宅建设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速度极快。“八五”期间,城镇住宅建设就以每年2-3亿平方米的速度增加,且呈两高趋势:一是老百姓对住宅要求从 ...
一、透彻了解市场需求进行新技术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住宅建设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速度极快。“八五”期间,城镇住宅建设就以每年2-3亿平方米的速度增加,且呈两高趋势:一是老百姓对住宅要求从讲究“住得上”转向“住得好”追求高档次;二是受我国城镇土地资源限制,在有限的土地上建更多的住宅,住宅从多层向高层发展。住宅建设的迅猛增长,一方面给百姓生活带来实惠,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活力;另一方面由于建筑耗能比重大,给我国本来就短缺的能源造成更大的负担。 经检测,在住宅建筑耗能中,通过门窗散热和空气渗透造成的能耗,几乎占到整个建筑物耗能的一半。 回顾中国住宅门窗的发展过程:木门窗被称为第一代门窗,也是老祖宗几千年习惯做法,其保温性、可塑造性、装饰性都无可挑剔,只是由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匮乏,加之国家严禁砍伐森林的政策,木制门窗的发展受到限制。取而代之的钢门窗,被称为第二代门窗,其强度、刚度甚佳,但易锈蚀、保温性能差,很快被淘汰。之后,我国耗巨资从国外引进铝合金门窗、制造技术和生产线,生产出的铝合金门窗被称为我国第三代门窗,因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装饰效果,一度风靡于高档住宅和大型公共设施,但终因我国铝资源短缺、铝型材料冶炼、轧制能耗高,使铝门窗产品难以达到国家产业节能要求,因此也未能得到倡导推广。塑料门窗为我国第四代门窗,80年代从西欧引进后,其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因其具备良好的节能、隔音、隔热、防腐效果和极好的装饰效果,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全国住宅建筑中得到迅速推广。几乎与此同时,这种塑料门窗的整体强度差、抗风压能力不足、不易现场组装等缺陷也迅速暴露出来,大大制约了其在我国住宅建筑中的应用范围。 因此,住宅建筑要走出资源、能源消耗型模式,开发新型建筑节能门窗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北京众和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名牌全国理事会理事、高级建筑师张鸣博士“用共挤出的工艺方法,把塑料和钢复合在一起,开发出既适合国情又符合国策,既节能又能满足强度要求的门窗”。 张鸣曾在英国攻读博士时就对欧洲国家住宅中普遍应用的塑料门窗产生浓厚兴趣,他结合中国“高层住宅多、人们消费水平还不高”的实际情况,毅然把“钢塑共挤技术研究”作为攻博课题,并受到美国和欧洲工业制造行业和建材行业的重视。回国后,他继续进行钢塑共挤技术的研究,先后发明了“一种钢与硬皮发泡塑料共挤导型材料”等13项国家专利技术。这些专利技术为“钢塑共挤门窗”这一节能保温型产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97年5月,“钢塑共挤门窗民型材生产技术”正式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 二、走技术产业化道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在张鸣博士的带领下,北京众和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推动我国节能保温型门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主要目的,集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承担着推广、普及“钢塑共挤门窗异型材生产技术”这一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成果的责任,他们围绕钢塑共挤门窗这一产品,进行了400余次工艺试验,在原有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又研究出“结皮微发汇配方及配料工艺技术”等三项专有技术;吸收消化了“组角门窗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四项技术,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拥有100%中国知识产权的钢塑共挤型材及门窗制造技术;并与挤出设备、钢材轧制设备、钢塑共挤出模具、门窗组装设备等相关企业以及一些国家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紧密联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产业群体。 目前,利用钢塑共挤技术研究开发的产品有门窗系列型材、幕墙系列结构型材、高档阳光屋结构型材等。 用上述技术开发的钢塑共挤门窗,其抗风压强度达到Ⅱ级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塑料门窗不能上高层和不适宜高风压区域使用的问题。由于钢塑共挤于一体,型材截面大大减小,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型材成本;由于钢塑共挤于一体,门窗角部可采取刚性连接,使钢衬形成闭环,不但整体刚性好,还可以解决防侧雷问题;由于钢塑共挤于一体,用户不用担心门窗塑腔内是否插入钢衬这个问题;由于采用新的PVC结皮微发泡配方技术,使PVC用量大大减少,在进一步降低型材成本的同时,型材外表面还可采用天然木纹,使产品具有更好的观赏性,大大提高门窗的装饰装修效果与档次。 1999年6月,“钢塑共挤异型材生产技术”正式通过国家建设部的成果鉴定,2000年12月,国家科技部对钢塑共挤门窗这一“住宅用节能门窗”项目正式验收。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委等四部委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国家建设部的科技成果鉴定结果称:这项成果“集成了该领域的有关先进技术,成功地解决了目前塑料门窗存在已久的强度和高层抗风压难题,拓展了我国塑料门窗的应用范围,并提高了塑钢门窗的技术性能和制造水平。成果与国际同类产品比较(如国际上的铝塑共挤)技术难度大和具有独创性。此项成果达到(部分超过了)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合同书所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项成果对我国塑料门窗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适合于我国住宅建设的需要,特别是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塑钢窗在我国高层住宅及沿海高风压地区不能有效应用的关键问题。北京、河北、山东、山西、福建、黑龙江、新疆、浙江等省市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钢塑共挤异型生产厂,钢塑共挤门窗产品也在一些住宅小区得到应用,在建筑门窗市场上所占份额呈急剧上升趋势。 三、走技术商品化道路完成新技术推广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此项成果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应用前景广泛,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北京众和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意识到,虽然这项新技术的推广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但仅靠政府去推广,是远远不够。拓展项目必须走技术商品化道路,实行专利技术的有偿转让。 公司详细分析了技术优势有五个方面:一是该项技术为国际、国内首创,且100%的国内自有技术;二是本企业独家拥有专利技术在国内的使用权和专有技术所有权;三是科技含量高,体现在其配方及制造工艺的先进性和复杂性上,别人难以模仿;四是其生命力在于建筑门窗的巨大市场,肯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五是已形成完整的技术产业群体。这些优势足以确立这项技术有偿转让的可行程度。 为顺利实施拓展计划,他们首选经济较发达的华中、华南地区;气候环境特殊的东北、西北地区;建筑节能政策落实较好的京、沪、穗等区寻找合作伙伴。这对有强烈的投资愿望和资金实力的投资商、亟待改造上新项目的老门窗生产厂、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开发商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八个省市合资建立了九家型材生产厂,公司也实现技术股权7225万元。与此同时,几百家钢塑共挤门窗组装厂像雨后春笋一样在这九家合资企业周边,形成产品市场对技术需求的强力拉动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