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建陶市场:谁主沉浮
简介:^^^^广袤而又辽阔的大西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此相适应,西北陶瓷市场更是微不足道,其市场建设与市场管理、消费需求与消费水平、营销理念与营销网络、市场竞争与销售业绩等与东 ...
^^^^广袤而又辽阔的大西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此相适应,西北陶瓷市场更是微不足道,其市场建设与市场管理、消费需求与消费水平、营销理念与营销网络、市场竞争与销售业绩等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基本建设向中西部地区的倾斜、西北建筑市场的扩大和住房热的持续升温、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北陶瓷市场空前繁荣,遭遇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世纪之初,随着我国陶瓷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各大厂商纷纷抢滩西北地区,致使西北陶瓷市场刀光剑影,烽火连天,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多元化竞争格局。 ^^^^群雄逐鹿 佛山陶瓷独领风骚 ^^^^20世纪80年代初期,虽然咸阳陶瓷厂生产的釉面砖已在西北地区享有一定的声誉,但是让西北人第一次领略到色彩丰富、图案变化多端的建陶产品,却是来自佛山的一种300×300mm的彩釉砖。经过近20年的发展,佛山陶瓷早已在西北市场深入人心,令西北消费者情有独钟。“石湾瓦,甲天下”。长期的消费习惯,培养了西北人对佛山陶瓷的消费定势和忠诚度;佛山陶瓷业的大发展,提高了佛山陶瓷在西北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纵观近年来的西北陶瓷市场的发展,从最初的小瓷片、彩釉砖,到后来的水晶砖、耐磨砖,再到目前的抛光砖、仿石砖、仿古砖,从最初的300×300mm,到后来的500×500mm,再到目前的600×600mm、800×800mm乃至800×1200mm;从最初的一片500×500mm水晶砖售价20元左右,到后来的10元左右,再到目前的4-5元;几乎每一款新产品的问世、每一次生产工艺的更新、每一次产品规格的攀升、每一次产品价格的大幅降低等,追根溯源,都来自佛山,由此在西北市场牢牢树立起了佛山大陶瓷的地位,形成了佛山大陶瓷的概念。 ^^^^据市场调查,目前西北地区各大陶瓷市场内汇聚了来自佛山、福建、四川、山东、湖南、江西、湖北、河北、河南等国内外众多品牌的陶瓷产品,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佛山陶瓷,几乎遍地开花,无处不在,既占领着西北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又引导着西北市场的消费潮流,东鹏、新中源、欧神诺、樵东、嘉俊、金舵、裕景、圣保路等近200余家佛山陶企生产的大规格抛光砖、仿石砖、仿古砖和水晶瓷片等,在西北陶瓷市场独步天下,难逢对手,市场占有率接近90%,独领市场风骚。近年来,陶瓷大省福建省也不甘示弱,其240×60mm白色外墙砖以优良的质量、低廉的价格,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四川夹江凭借成本优势,其红坯墙地砖成为西北建陶市场上的一支新力军;山东陶瓷以稳定的质量、适中的价格?在西北市场争得一席之地;江西、河北、湖南等地的陶瓷企业也不甘示弱,大举西进,纷纷抢滩西北市场;本土企业更是占尽天时、地理之优势,在自家门前展开了一场市场争夺战,西北陶瓷市场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市场格局。 ^^^^东陶西进,专业市场空前繁荣 ^^^^随着西北陶瓷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一批规模大、影响广、产品丰富、管理规范的专业陶瓷市场开始日益壮大,蜚声国内陶瓷行业。尤其是随着东陶西进步伐的加快,东南陶瓷大省纷纷在西北建摊设点,建立销售渠道。这些厂商的加盟,既带来了新产品、新时尚,也带来了新理念、新管理,更加促进了西北市场的繁荣。 位于新疆自治区的华凌建材市场当属目前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建材专业市场,场内汇集了来自佛山等地的20多个省市的数百家企业的陶瓷产品。此外,由国家国内贸易局投资,新疆华凌建材集团在哈萨克斯坦新首都阿斯塔娜市承建并经营的6万平方米的中国华凌建材城,在西北市场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内地产品走西口的黄金通道,不仅激活了新疆陶瓷市场,而且辐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西亚诸国。 ^^^^位于我国版图中心的兰州市,自古以来就是西北重要的商贸中心,它既辐射陕、宁、青三省区的大部分地区,又是进入青藏和新疆的咽喉要道。近年来,兰州市充分利用西北“桥头堡”的地理优势,兴建起了西固陶瓷批发市场、雁滩建材市场、黄河建材市场、荔晶建材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年成交额均超过亿元大关,成为众多陶瓷企业进军西北的“中转站”和“集散地”,对繁荣西北陶瓷市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此外,西安市的大明宫建材市场、银川市的华龙陶瓷批发市场、乌鲁木齐的信中陶瓷市场、河西走廊的武威建材批发市场等都颇具规模,各有特色,为东南陶瓷进军西北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西北陶瓷市场内产品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应有尽有,随着东南部陶瓷新品的不断涌进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西北陶瓷市场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质量优、品牌响、规格大、档次高的仿石砖、仿古砖成为市场消费时尚;水晶砖市场日益萎缩;外墙砖市场变化不大;节水型洁具受到青睐;分体式便器渐遭淘汰;多功能马桶日渐升温;蹲式便器几乎无人问津。 ^^^^据分析,目前西北5省年需建陶产品约5000万平方米,卫生陶瓷1万件,而本地产品不足其五分之一,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此外,近年来,俄罗斯建材产品进口大幅上升,约有三分之一的中低档产品需从中国途径新疆进口,由此可见东陶西进既是空前的机遇,也是历史的必然。 ^^^^突出重围,本土企业商机无限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西北陶瓷市场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需求的持续增长。面对硕大的诱人“蛋糕”,一方面国内外知名陶瓷企业纷纷看好西北,挥师西进;一方面本土企业产品老化、质量低下,竞争乏力,效益低下,内忧外患严重制约着西北陶瓷企业的健康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无疑为西北陶瓷业的发展与崛起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据悉,“十五”期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财政投入、金融信贷中的70%将投入西部12省区,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和配套措施的落实完善,都为发展西部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此大环境下,西北陶瓷工业必将迎来绝好的发展机遇。 ^^^^西北地区独特的优势也为西北陶瓷业的振兴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是资源优势。西北地大物博,版图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生产陶瓷的大宗原材料长石、透辉石、硅灰石、石英沙、瓷沙等储量丰富,选择余地大,且价格低廉。其次是能源优势。据测算,陶瓷制品生产中,燃油成本要占到总成本的30%左右,在当前燃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形势下,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陕西、青海等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可为陶瓷生产企业提供优质廉价的能源,从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再次是地理优势。 在当前陶瓷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十分狭小的情况下,东南部陶瓷企业与西北市场相隔数千公里,每运到西北市场一片大规格地砖,仅运费就摊到1元以上,本土企业与之相之,就地销售可节省运费,仅此一项一年就比东南部企业节约数百万元,如此丰厚的利润,在现今陶瓷市场上可谓得天独厚。此外,西北地区电价,劳动力便宜,仅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半左右,凡此种种,都为西北陶瓷企业提供了二次创业的绝好机遇。 ^^^^目前,西北地区陶瓷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市场筛选,只剩下甘肃陇海陶瓷有限公司、西安荣和陶瓷公司、新疆天山瓷业有限公司和宁夏中卫陶瓷厂等几家屈指可数的陶瓷企业。曾经名噪一时的咸阳陶瓷厂、甘肃靖远陶瓷厂已遭破产倒闭的命运。西北陶瓷企业之所以惨遭厄运,一方面是遭遇国内外众多陶瓷企业的重围,一方面是自身缺乏管理、技术、人才和资金等发展条件。西北陶瓷企业应深刻认识自身的市场定位,抓住大开发机遇,利用资源优势,加强东西部合作,盘活存量资产,粉碎“围剿”,突出重围,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勇立潮头,再现雄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