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旧顽疾 振兴东北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9年前,中央1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把东北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今天,东北又一次站到了全面振兴的新起点上。 就在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的时候,大连人王允却忧心忡忡,他认为,东北已经从一个“眉清目秀,充满活力的少女”,变成了“满脸尘垢,伤痕累累,疲惫衰弱的老妇”。 “拥堵的交通,黄尘滚滚的天空,浑浊的海水,消逝了的景点,东北现在什么样,你到大连看看就知道了。”到加拿大留学了一年的王允,对家乡一年来的变化难以释怀,“大连,你昔日的风采哪去了?渔民还能到传统渔区捕鱼吗?填海造地停止了吗?化工厂是否还在随意排放污水废气?生活在化工城的居民都怎样了?”这些忧伤与诘问不只王允独有,不少东北人的内心都非常纠结,他们一边憧憬着未来的发展,一边又怀念着曾经的绿水青山。 “国家一直说要复兴东北,但一直没看到大的成效。”王允叹息道,“第一吨钢,第一辆汽车,第一桶油,第一台五吨蒸汽锤……东北确实创造过很多个第一,不过,‘俱往矣’。” PX冲动 饱受诟病的PX(对二甲苯)项目并没有“俱往矣”。 PX被广泛用于油漆、塑料和聚酯的生产,慢性接触可能导致遗传缺陷和死亡,而生产PX的大连福佳大化公司,距离大连市中心仅20公里,这让大连市600万市民深感不安。 2011年8月8日,台风“梅花”导致福佳大化PX工厂附近的堤坝部分垮塌,海水倒灌厂区,70万吨级化工罐体陷入险境,所幸没有发生致命泄露。这是PX项目两年中经历的第三次险情。 2010年7月16日,位于大连新港的中石油输油管道发生爆炸,爆炸地点距离PX项目基地仅有200米。是年10月24日,中石油输油管道发生第二次爆炸,PX项目再次侥幸逃过一劫。 “梅花”台风的到来,使市民的不安情绪迅速达到并突破了临界点,台风吹过后的第6天,逾12000名大连市民自发前往人民广场表达对PX项目的反对意见,当天,政府即做出了搬迁PX项目的承诺。 四个月后,“PX项目重新复产,搬迁计划取消”的传言不胫而走。为此,大连市政府一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PX项目经安全整顿并达标后,确已恢复生产”。 对于该项目搬迁计划取消的传言,这位官员则强调指出,搬迁工作仍在推进中,并未停滞,也没有“收回搬迁”的说法。 据其介绍,复产决定是在福佳大化公司安全整改完成,并向政府报批后,经政府有关部门全面检查和国家专家组审查后做出的,“完全是按相关流程办理的”。 PX项目总投资95亿元、年产值260亿元,令其停产和搬迁显然是一个痛苦的决定。 “在构建大连美丽的GDP的各个要素中,化工功高至伟。为了建设化工厂,很多海滩都填成了平地,公园也变成了仓库。”王允说。 石化产业是大连市的支柱产业,居大连四大产业基地之首,这一点被明确写在了2004年发布的《大连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纲要》中。纲要明确指出,努力推进石化产业向下游深加工发展,走新型化、集约化、大型化的发展道路,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全国最大的石油加工和石化产品深加工基地。 如此的产业布局,其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石油泄漏、化工品外泄、炼厂爆炸等事故正在威胁着东北的城市安全。 中国式“碑”剧 在“梅花”登陆大连前五天,黑龙江省方正县的另类招商引资行为,已使东北成为众矢之的。 黑龙江方正县为了招商引资,耗资70万元,为侵华日军开拓团立碑;同时,又“祭”出用1500万元为开拓团拍电视剧立传的大手笔;更有甚者,规定街头牌匾必须标有日文,如有不服者罚款五千元。 此事一经爆出,闻者无不义愤填膺。2011年8月3日15时,5名男子带着小铁锤和两小桶红油漆到达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当发现现场有警察看守后,便绕道四五公里,从山后翻越一道墙、两道铁丝网才得以进入立碑的公墓区域。躲开现场守护的8名人员后,他们抡起小铁锤欲将碑身砸毁,无奈碑身结实,五人倾尽全力只砸出一些小坑。见状,他们索性举起红漆,向石碑两面泼去,碑体受染面积约为30%。 “日本开拓团”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为真正占领中国,日本向中国派来的组织,不光有军队,还有大量的移民。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期间,共派遣开拓团860多个、33万多人。“开拓团”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因冻饿而死的国人不计其数。 砸碑事件发生后,五位男子与当地警察发生冲突,被带到警局讯问后才得以释放。 方正县常务副县长和该县政府的新浪官方微博就立碑等行为的解释是,“为了更加真实、更有说服力地展示这段历史,警示和教育后人认清法西斯主义的罪恶”。 对此说法诸多东北人并不认同,王允更是将其称作“中国式碑剧”,他说,“方正县真是可悲,利令智昏,认贼作父。东北三省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压迫、掠夺和残杀最甚,对此,东北人民至今仍深感切肤之痛,怎能伤口未愈就忘了疼?!” 显然,在立碑问题上,方正县的做法并不“方正”。 修正的“良心药” 无独有偶,东北吉林修正药业的做法,也难言“修正”。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予以曝光。某些不良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后,再制作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血液循环。 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东北的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的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近年来,修正药业在明星代言以及电视广告投放上可谓不惜血本,仅今年3月份,该公司在中央和省级卫视广告投放金额就达3.46亿元,其广告词“修正药,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通过各种密集的广告宣示,可谓妇孺皆知。但在“毒胶囊”事件公之于众后,这家以做“良心药”自诩的药企及为其代言的明星们,都面临着来自各方对其“良心”的拷问。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生态环境优良的长白山,素有“世界生物资源金库”之美誉,又被视作中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这些背景无疑助长了修正药业的发展野心。 9年前,当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实施时,修正药业董事长修涞贵就在以其大幅标准照作封面的自传体图书中称,要“做100亿元的企业,要在修正中成长,在成长中修正”。 显然,修涞贵当年理想的前半部分如今已经实现了,“他个人在这9年中的发展,很多人都感觉犹如整个东北发展的一个缩影。”王允说,“至于其能否‘在修正中成长,在成长中修正’,还需要时间的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