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上海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上海浦东五大城市综合体热身调查

2012-5-9 13:3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98| 评论: 0

摘要:   浦东十二五商业规划中,有五个倾斜的提法,其中之一即是向南部倾斜。浦东南部有土地,特别像临港,缺的是人气。(浦东、南汇)两区合并以后,不能把南汇冷下。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也说,浦东生活功能滞后于生产 ...

  “浦东‘十二五’商业规划中,有‘五个倾斜’的提法,其中之一即是向南部倾斜。浦东南部有土地,特别像临港,缺的是人气。(浦东、南汇)两区合并以后,不能把南汇冷下。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也说,浦东生活功能滞后于生产功能,城市功能滞后于产业功能。总的来讲,浦东的城市功能要提升。

  城市功能提升的空间,商业毫无疑问是一个先导条件。万达有一个广告词,我觉得非常好,‘一座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有了大体量的商业广场以后,城市的感觉就有了。浦东产业功能比较全的同时,商业也要跟上去。”

  ——上海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陈中茂

  犹如根根分明的引线,埋藏在城市的角落,一触即发。霎时间,各个城市已被这一名为“城市综合体”的东西占据。

  住宅市场调控之际,受政策“关照”相对较少的“城市综合体”,成了“香饽饽”。

  对于城市综合体,一位受访地方政府官员套用开发商的说法称,“综合体就是一个框,装得进去就装。发展方向、产业导向、当地消费需求都可以装进去。”

  而戴德梁行华东区研究部主管Shaun Brodie给综合体的定义是,在同一个地方提供混合物业类型的物业。一般来说,涵盖住宅、服务式公寓、商务办公楼、商业零售或酒店。

  “有了大体量的商业广场以后,城市的感觉就有了。浦东产业功能比较全的同时,商业也要跟上去。”近日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上海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陈中茂说。

  城市综合体被视作区域商业发展的一个动力源。此前的3月21日,浦东新区集中推出康桥、航头、新场、宣桥、惠南等5个镇的5幅城市综合体地块。据介绍,其中,航头项目计划占地面积350亩(约合23.33万平方米),康桥项目计划占地面积36.2万平方米。

  “大型购物中心不能靠政府补贴”

  临港为了改变商业氛围,建了一个农工商大型超市,不但免租金,临港管委会一年还要补贴100多万元。这是由于临港人气不够。但搞大型购物中心也要靠政府补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记者:为何浦东这次要集中推出5幅综合体地块?

  陈中茂:浦东“十二五”商业规划中,有“五个倾斜”的提法,其中之一即是向南部倾斜。浦东南部有土地,特别像临港,缺的是人气。(浦东、南汇)两区合并以后,不能把南汇冷下。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也说,浦东生活功能滞后于生产功能,城市功能滞后于产业功能。总的来讲,浦东的城市功能要提升。

  城市功能提升的空间,商业毫无疑问是一个先导条件。万达有一个广告词,我觉得非常好,“一座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有了大体量的商业广场以后,城市的感觉就有了。浦东产业功能比较全的同时,商业也要跟上去。

  记者:城市综合体这种模式对浦东南部区域的发展有何意义?

  陈中茂:落实浦东“十二五”布局,对南部区域的定位是地区级的商业中心。将来浦东最高端的商业是在小陆家嘴,以及沿世纪大道和沿滨江,档次高体量大。

  整个浦东南部在“十二五”时期的规划是,10个以上的地区级商业中心。现在地区级综合体起码是20万平方米。浦东的商业和浦西不一样,浦东很难找到一条真正像样的商业街。浦西的商业布局成条状,浦东则成块状。我认为块状还是合适的,用这样一种集聚式的做法,辐射力比较强,对周边20万人口都可以照顾到。

  3月21日的招商会上提到,“十二五”时期,浦东将重点推8个地区级商业中心。会上重点提了5块,都是定位地区级商业中心。会上还有一块没推,在大团镇,大团已经和国内某知名商业地产开发商有了合作意向。这6个地区的综合体建成以后,整个南部商业落后的状况就可以改变。此前,周浦万达广场起来以后,确实让周围老百姓生活方便不少。

  记者:浦东南部建这么大体量的综合体,是否有足够的消费力支撑?

  陈中茂:虽然我们认为周边的老百姓、企业、白领、游客有这样的需求,但也很慎重。

  临港为了改变商业氛围,建了一个农工商大型超市,不但免租金,临港管委会一年还要补贴100多万元。这是由于临港人气不够。

  但搞大型购物中心也要靠政府补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就考虑,浦东是需要综合体,那就需要有综合体开发能力的开发商来做。推介会请来的商家都是国内外具有综合体开发能力的开发商。

  市场有没有这样的消费支撑?(各拟建综合体的)交通、产业、周边的其他资源都不一样,不仅仅是政府的规划导向,还要结合开发商对市场的判断。

  “并非都是价高者得”

  我们也在考虑,让开发商提前介入,会做一个概念性设计方案。在方案中,体现政府的规划导向,通过对方案的评估来选择开发商。将来方案的设计会占很大的(考量)比重,而价格只是其中一部分。

  记者:此次推出的5幅综合体地块中,业态比例是怎样规划的?

  陈中茂:地块推出的时候有很多参数,综合体有商业、商务、休闲娱乐、住宅、酒店。比例结构到底怎样分配?虽然都叫综合体,但业态的结构是不一样的。一个综合体起来,定位、体量大小、业态结构,这些大的开发商会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它投资的,亏了政府也不买单的。它花钱拿了土地,要经营要建。不能保证它的市场分析100%正确,但肯定比政府单独的考虑来得有效。

  记者:为何在综合体地块入市的准备期,就大力宣传吸引开发商介入?

  陈中茂:这次推的5块地,都不是马上就可以进行招拍挂的,还处在土地上市前期准备阶段。以往在这种状况之下,是不会请那么多的开发商介入的。这次也是一种探索。让开发商在地块推出上市前的早期就介入,原因有二:一是综合体开发体量大、投资大,一定是对市场有比较深的分析,这也要求开发商早点介入;二是要让政府的规划意图和企业的市场判断相结合,避免综合体做出来以后,出现亏损甚至烂尾楼。

  记者:这些地块进入招拍挂程序后,将采用怎样的方式出让?

  陈中茂:将来这些地块并非都是价高者得。公开招拍挂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价高者得,但却做不出匹配的东西,有时候捂地、转让。拍地的人只要有利,至于最终的效果,这不是他关心的,他可以把地捂住,到时候再转让。经常有这种情况,这也是我们的考虑。这和我们的导向不吻合。

  我们也在考虑,让开发商提前介入, 会做一个概念性设计方案。在方案中,体现政府的规划导向,通过对方案的评估来选择开发商。将来方案的设计会占很大的(考量)比重,而价格只是其中一部分。这样的方案对功能、业态、平台的设计,可以提高浦东商业的水平,做出我们真正想要达到的效果。

  记者:但在调控背景下,开发商资金紧张,会不会在开发前提到这些概念,但后期不一定能够做到?怎么监管?

  陈中茂:没有真金白银的实力,它是拿不到地的。你方案做得再好,最后拿不到地,没有投入,是不行的。

  我们一点不担心。它拿下来,做不出来,是它的损失。如果拿了不开发,捂住,那么我们会有调整。现在是有规定的,你搁置多长时间之后,政府就可以收回。关键看政府是否严格执行。其次,我们找的这些企业,商委都是深入沟通过的,它们在全国的其他项目我们都是看过的,引进的都是具有实力的综合体开发商,这个能力不是你自己说的,而是用成功的案例来说话。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考察)全国各地比较好的商业,比如深圳,比如奥特莱斯,我们甚至到国外看过了。政府现在进行评估,不仅要看你这个方案做得好,还要看你的方案执行能力。

  带方案挂牌现在看来不仅是一种趋势,也是对现有拿地方式的一种突破。工业地块由于功能千差万别,比较容易做到定向。但商业不一样,有能力的开发商很多,我们要评估你的方案优劣,对市场的判断,等等。因此我们要开发商提前介入,将其与政府的规划导向及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光有钱是不行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