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梧州坚持“差异化”策略发展西江经济带产业集群

2012-5-9 10:4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20| 评论: 0

摘要:   核心提示:   2011年,梧州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梧州陶瓷产业园区、岑溪市工业集中区3个产业园区年产值超百亿元,加上之前已经破百的梧州工业园区,梧州市年产值超百亿元园区达到4个;   2011年,梧 ...

  核心提示:

  2011年,梧州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梧州陶瓷产业园区、岑溪市工业集中区3个产业园区年产值超百亿元,加上之前已经“破百”的梧州工业园区,梧州市年产值超百亿元园区达到4个;

  2011年,梧州市年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34家,全年新增48家,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企业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梧州制药(集团)股份公司和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年产值超20亿元,永达钢铁有限公司、梧州新盈特钢有限公司、丰盈不锈钢有限公司年产值突破30亿元,各产业龙头企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在市场夹缝中寻求差异化发展,在区域竞争中创造发展机遇,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潮中明确自身定位,这是梧州市近年来在区域竞争中屡屡取得先机的原因所在。

  把区位优势、资源条件、交通基础等发展潜力逐渐变成区域经济中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梧州,正在向世人展现新时期老工业基地的新辉煌。

  抓住机遇贵比黄金

  面对从2008年开始就影响至今的国际金融危机,梧州人说:“面对危机,信心比黄金贵,能抓住机遇更比黄金贵。”

  国际金融危机在挑战背后,实际上意味着一种巨大机遇:在经济大环境的迫使下,因为寻求更低生产成本、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总部经济等种种原因,原来沿海的和东部的产业必然会加快向内地和西部转移,梧州迎来了承接产业梯次转移的最佳时期。对此,通过重新审视梧州的自身发展定位,以科学的态度把握好经济发展规律,更为主动对接东部发达地区,使梧州在短短两三年内有效实现了承接东部产业的梯度转移聚集。

  市委书记刘志勇说:“我们做工业产业的思路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专。”随着自身交通基础的日趋完善,产业园区根基的逐步夯实,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在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的不断凸显,梧州告别招商“来者不拒”,迎来全新的“挑商选资”时代。对“挑商选资”,刘志勇认为:第一,要跟广东的产业形成互补;第二,要跟周边城市形成互动,形成一种区域内差异化发展;第三,依托西江黄金水道进行产业布局;第四,要做区域内产业的“龙头老大”;第五,所选产业要支持梧州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第六,所选产业要与梧州的资源相结合,与梧州现有的特色产业相结合。

  “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专”,这是梧州市如何做优产业的理念。遵循这一理念,再生资源、陶瓷、不锈钢、医药、食品、电子信息等4个梯次12个产业所组成的雁行阵势悄然而生。

  从单一到集群的转变

  梧州市招商引资理念从“来者不拒”到“挑商选资”的转变,也是从单个企业招商到产业链招商、园区化招商的嬗变。

  市招商局局长赖群说:“梧州市的招商引资现在是以‘扩量增投’促‘转型提质’,具体来讲实现‘五个转变’。即从传统招商方式向新型招商方式转变;从产业链招商向产业集群招商转变;从围绕传统产业招商向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转变;从分散型招商向园区集约型招商转变;从注重招商引资数量的同时向注重质量转变。”当前招商引资最注重的是考虑项目配套,做到既注重龙头企业,又重视配套企业,营造“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形成“大企业领头,中企业做支柱,小企业作为弥补”的格局。

  从时间轴上看,可以看出梧州市这几年从单个企业招商到产业集群招商的显著成果,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推出一个重点打造的产业园区:2008至2009年,重点推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以获得国家圈区管理的形式引进30万吨再生铜冶炼、30万吨再生铝冶炼等重点项目,从而带动促成了整个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不断有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的蓬勃发展局面;2009至2010年,重点打造梧州陶瓷产业园,通过率先引进新中陶陶瓷有限公司,并逐步完善园区周边水路、公路、铁路等配套设施,吸引众多其他佛山急于转移的陶瓷企业落户;2010至2011年,完善梧州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通过扶持原有企业不断技改,壮大和集群招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使园区的产值猛增,目前有家企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2011年至今,正在通过土地、税收、厂房、人才等多种优惠扶持方式,重点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现在梧州市有4个年产值超百亿元园区,分别是梧州工业园区、梧州陶瓷产业园区、梧州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岑溪市工业集中区。今年计划再把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东部产业转移(万秀区、蝶山区)工业集中区打造成年产值超百亿元园区。”市工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兴与传统共舞并进

  “无中生有”和“宝物沉底”,最近常被引用形容梧州工业产业的发展情况:把落户梧州并壮大发展的新兴产业戏称为“无中生有”的产业,再生资源、陶瓷、不锈钢等产业正是其中的代表;把梧州原来有优势有基础经过历练得到快速发展的产业戏称为“宝物沉底”的产业,医药、食品、造船、林产林化等产业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梧州能够在“无”中发现“有”的机遇,在“宝物”即将“沉底”时能够独具慧眼留为己用,需要的是解放思想的胆识、冷静的思考、明确的定位。

  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是梧州及时出手抢回来的:2005年,市领导在北京开会时获悉,国家环保部有意将进口再生资源加工产业试行圈区管理模式,于是全市上下迅速动员、抢先出手,才抢下了这么一座不需要牺牲本地资源的“城市富矿”。陶瓷产业也是梧州审时度势全力出击抢回来的:2008年梧州市承接产业转移调研组赴广东调研,了解到佛山陶瓷产业因发展总部经济而急于向外产业转移,梧州正是与佛山陶瓷产业形成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绝佳宝地,迅速抓住了这个绝好机遇。

  目前,梧州陶瓷产业园区的藤县中和集中区已有60多条瓷砖生产线建成投产,梧州陶瓷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广西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成功申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年产30万吨再生铜项目、20万吨高品位杂铜熔炼项目已经顺利投产,成为广西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区。梧州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已建成投产企业5家,年产不锈钢制品145万吨,成为周边区域辐射力最大的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可以说,正是近年来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提升,才出现了当前梧州市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携手共舞的良好局面,共同形成推动梧州工业化进程的铿锵力量,促成梧州从工业化初期跨入中级阶段,并培育出当前和未来爆发式的增长潜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