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要对接“空港经济”接轨“高铁时代”
大交通,沿河开发的“通行证”。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强烈呼声是,推进沿河地区加速崛起,必须交通先行。 尴 尬 “江苏之心”出现路网“空洞现象” 两幅地图看“落差”:一幅是江苏地图,“把地图折叠两次,再展开来,你就会发现”十“字叠痕的中心,正是宝应和高邮。”交通部门的同志告诉我们,其实,沿河地区就是“江苏之心”。 另一幅是江苏道路交通图,在这一幅密密麻麻犹如蜘蛛网一样的地图上,苏南、苏北和沿海地区的网隙很严密,而宝应、高邮一带很稀疏,就像一个大大的“漏勺”。 显然,居于江苏中心位置的沿河,交通基础建设却很滞后。 记者赴宝应、高邮采访深感“行路难”。车行京沪高速公路沂淮江段,即便是夜晚,车流依然是浩浩荡荡,特别是在大货车间穿行,好不紧张。“现在的京沪高速太窄了。”交通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这条公路平均日通行量高达4万辆次,其中货运车辆占到一半。 “京沪高速当初设计通行量是日均2万辆次,现在来看,这段路明显不堪重负。”交通运输局的同志感慨地说,12年来,京沪高速沂淮江段货车比例不断升高,超载、超限运输现象严重,有些地段相继出现坑槽、横向裂缝、车辙、修补密集等现象,甚至出现了严重损坏。现在,亟需按照双向六车道或八车道设计进行再扩容。否则,高速只会沦为“慢速”,公路会成为“堵路”。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最可怕的就是交通区位优势的丧失,导致发展上的“空洞现象”,即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信息等等一切先进发展要素大量缺失。交通,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急 迫 交通滞后不仅拉长时空距离更造成心理焦虑 “一个区域经济的振兴,离不开交通区位优势的凸显。”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在纵论宁镇扬同城化时,提出区域竞争的“决定论”交通越发达,越有能力萃取沿线经济资源要素,优化区域资源的配置,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反之,则随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2000年12月15日,京沪高速淮江段正式建成通车,当时高邮、宝应人满心喜悦。然而,12年后,这份喜悦被一种焦躁的情绪所笼罩。这12年间,除了一条南北向京沪高速,再也没有一条快速通道。而东西向,快速通道至今仍然是空白。 “十一五”期间,经省政府批准,扬州建成了沿江到宝应安丰的安大路,总长120公里。安大路就像一条金腰带,飘舞在里下河腹地上,让沿线百万群众、全市一半乡镇走出了偏僻的乡村。 客观上讲,一条京沪高速、一条安大路,两条“平行线”极大地改善了沿河地区的交通区位条件。但是,沿运地区再也没有其他快速通道了。即使在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密集期,实现“千里江苏一日还”的梦想时,这片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处于待哺期。 交通上的滞后,首先带来的是心理上的焦虑。宝应工业重大项目指挥部副总指挥戴兆祥说,一般来讲,一小时车程是人心理上可接受的“时空距离”,一旦超过这个尺度,人会变得焦躁不安。按照时速100公里计算,宝应到扬州大约在1个半小时左右,到南京两个半小时左右。这,明显超出了承受极限。 交通布局上“被绕开的沿河”,令高邮、宝应和江都部分区域的同志刻骨铭心。高邮市经信委主任杨向东告诉记者,16年前,扬泰分家前,高邮与姜堰经济总量不相上下。随着沿江开发战略的推进,姜堰已经跑到了全国百强县队列中。“我们鼓着劲向前冲,结果还是跑不过人家。就像坐滑梯一样,爬上去,滑下来,再爬上去,再滑下来。” 呼 唤 沿河要对接“空港经济”接轨“高铁时代” 行走沿河采访,无论是对话领导干部,还是基层群众,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交通,议得最多的是交通,呼声最强烈的也是交通。 高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秋红说,沿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简单的一条运河两岸交通的双轨平行式建设,而应呈“非”字型横向建设,这样才能带动方圆4400多平方公里区域资源开发,形成沿河开发的强大“气场”。 打好“飞机牌”,也是沿河人议论最多的热门话题。3月15日,扬泰机场圆满完成试飞,正式通航指日可待。高邮市发改委同志认为,从城区到江都丁沟唯有一条城区安大路通道,要尽快打通多条从沿河到安大路的便捷公路,拉近沿河与空港区域的距离。 最让沿河人民翘首期盼的是连淮扬镇铁路。在西祠胡同“扬州城市论坛”中,有网友将“连淮扬镇铁路”与“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扬泰机场”相媲美。一位名叫“江苏高邮人”的网友发帖说:“为了建设淮扬镇,带动里下河,早日跨入苏南,我愿意捐资1万元……” 刚刚落户高邮的沿海集团特种钢项目,总投资50亿元。杨向东说:“重特大项目落户一个地区,偶然之中有必然。铁路和高铁项目早一日横贯沿河,就能早一日为这些巨无霸项目提供快捷的大物流,实现大吞吐、大承载。”沿河地区拥有“定海神针”,绝不是妄语。 原上海铁路局局长吴强认为,未来,有两条快速铁路在扬州一纵一横交会,一条是正在进行电气化改造的宁启铁路,另一条就是待建的连淮扬镇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入选“十二五”规划纲要甚为及时,它对江苏沿河地区开发至关重要!期待着江苏沿河地区早日听到火车的汽笛声,真正把苏北、苏中联通,托举起江苏经济洼地和沿河“经济短板”,使江苏全域快速接轨长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