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区域经济要发挥优势形成特色
21日,我省省市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究政策经验谋划推动转型跨越”研讨班继续开课。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在研讨班上提出,甘肃省要立足于缩小地区差距,着眼于体现国家意志和地方实际需要的有机统一。 发展区域经济解决两极差别 范恒山表示,说到区域经济,自然要谈到区域问题,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核心是地区的两极差别问题。所以我们常常说的解决区域问题,就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关键是解决两极差别问题。 “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把这概括为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这个总体战略的实施应该说效果非常明显。但是我们注意到,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战略对我们这么大的中国来讲,它的空间仍然偏大。在这么一个大的空间上来实施一个政策,仍然显得比较宏观。所以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开始加大区域政策细化的力度。从不同地方的实际出发,着力于发挥比较优势,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区域规划文件。 “十二五”区域发展贯彻两大战略 范恒山说,基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这么一个基本国情,国家“十二五”对区域发展做出了进一步的部署,这个部署概括起来叫做贯彻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清晰定位,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范恒山重点谈了怎么贯彻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首先促进重点地区加快发展。要继续发挥条件较好地区的先行先试作用,一个就是对于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的地区,要求它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在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另外要使沿海地区对腹地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其次,解决贫困地区加强发展问题。现在有两项举措,一个是正在搞贫困地区的攻坚计划,在制订规划一个个片区攻关。第二要提高贫困人口的最低保障水平。同时,还要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此外,继续深化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这对一个国家是于此,对每一个省也是于此。 观点留住优秀人才是企业成功关键 作为一种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也呈现出强烈的市场化趋势。 昨日,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赵曙明在我省省市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就人才资源开发与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广泛性、快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日趋显著,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赵曙明院长建议:“在不断变化的、越来越激烈的全球性竞争环境中,寻找、留住优秀人才是组织成功的关键,是组织最具竞争力的根本。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既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使企业拥有创造市场价值技术的硬能力,又要有能吸引、留住优秀的全球性人才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取要求企业发展战略导向的价值观,并从培养组织能力的角度来安排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实践。” 在人才开发方面,赵曙明院长则提出:“企业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开发全球人才,一方面可以通过全球性的招聘计划和系统培训来为企业培育全球化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甚至可以通过”买“或”借“的方式获得高质量的人才。”赵曙明院长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对人才的非价值性弊端的突破。这要求着眼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务实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可以通过以员工为中心的结果引发以组织为中心的结果,创造出一种企业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 经验激发内生动力使用好干部 对于发展中地区来说,激发人们心中涌动的致富渴望和创业激情是调动内生动力的关键。 昨日,在我省省市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江苏宿迁市委书记缪瑞林通过讲解如何增强、激发内生动力,向大家逐一介绍了该市成功发展经验。 【城乡发展】“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缪瑞林说,一个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经济基础脆弱、没有发展动力的城市。城镇化进程是通过人口增加和面积扩大,逐步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一体发展的格局。 【干部选用】缪瑞林说:“实践证明,增强内生动力最核心、最重要的是干部的使用导向,调动积极性的最强杠杆是怎样正确运用干部的实绩。干部最大的能力是招商引资、推进项目的本领。” 【全民创业】缪瑞林认为,全民创业重点是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活跃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才能充分释放,区域经济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更强。创业是发展之基。实践充分证明,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在民间,从一定意义上说,抓全民创业就是抓发展。创业是富民之本。解决民生问题,出路在就业,关键在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