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区域发展西快东慢 海洋经济位势突出

2012-2-21 09:1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13| 评论: 0

摘要:   2011年我国区域发展总体上呈现西快东慢的格局。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在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领域的增速都高于东部地区,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东部地区则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面临复苏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整体发展 ...

  2011年我国区域发展总体上呈现西快东慢的格局。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在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领域的增速都高于东部地区,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东部地区则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面临复苏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整体发展速度趋缓。

  2011年是我国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开局之年,很多相关的政策都在酝酿研究和出台之中,2012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很多政策发挥效用之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区)、老工业基地等问题地区将会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而上述问题地区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此外,考虑到后金融危机时期欧美市场复苏缓慢以及存在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2012年我国出口也将呈现缓慢增长的势头。

  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环境,2012年我国区域发展可能仍会延续西快东慢的发展趋势。此外,在促进问题地区发展、区域合作、陆海统筹等领域也将会有新进展。

  区域发展整体上将会延续“西快东慢”的趋势

  2012年我国区域发展整体上面临着经济下行和结构优化调整的压力。特别是对拉动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引擎作用的东部沿海地区,在2012年更是面临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

  从出口来看,在欧美等国际市场复苏缓慢并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东部沿海等相关地区的出口形势严峻,并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

  从投资和消费来看,东部地区在2012年将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势头。此外,东部沿海地区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在经济下行的宏观背景下推进转方式和调结构,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和巨大压力。

  从人均经济量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区,其人均GDP已经超过或者接近1万美元,已经进入一个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发展的新阶段,而且这一阶段的发展速度也将逐步平缓。

  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国家投资将重点向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倾斜,特别是国家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要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2012年,投资将会在推动中西部地区较快发展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由于人均经济总量低,在国家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作用下,消费增长相对较快。而且由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出口基数相对小,部分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增长相对也较快。

  综上考虑,2012年我国区域发展仍将延续西快东慢的趋势,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入推进。

  三大问题地区将获得更好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加大了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区)三类问题地区的支持力度,2012年,上述问题地区将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从而推动上述问题地区更好地发展。

  一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主要是我国传统的老少边穷地区。2011年的年末,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今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明确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2012年,除了国务院已经批复同意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外,要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要求,积极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相关区域的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工作,为下一个10年扶贫开发在规划层面开好局。

  二是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25个相关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分地区。

  国家明确提出中央财政要逐年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特别是中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其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2012年要争取出台《关于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形成针对重点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框架。有选择地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生态文明试点,健全生态文明试点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引导试点地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消费模式,完善体制机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同时,从资源生态、发展方式、消费模式、体制机制4个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指标评价体系。

  三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到目前为止,国家分3批公布了共计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区)。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列入资源枯竭城市名录的城市(地区)加大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通过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的援助机制,使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2012年是《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第5个年头。2012年,要从全国角度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及老工业基地调整振兴规划工作,选取若干转型比较成功的城市作为示范试点,进一步明确转型思路和发展重点,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探出一条新路,为到2015年使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区)和老工业基地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奠定基础。争取在2012年出台《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和《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努力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取得更大成果。

  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将有新进展

  2012年初,国务院有关会议讨论通过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会议认为,西部地区仍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短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努力保持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会议同时指出,制约东北振兴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十二五”时期要巩固和扩大振兴成果,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发展。《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对推进下一步的西部大开发工作和东北振兴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实施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要抓紧分解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细化政策措施,制定出可实施的具体方案。

  区域合作将向纵深不断推进

  我国区域合作呈现领域越来越广泛、形式越来越多样、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突出的良好态势。2012年,我国要继续推进以下两种类型的区域合作:一类是以市场力量为主导的区域合作,如各类经济区(圈)、城市群(带、圈)、“飞地经济”等;另一类是以政府帮扶为主导的区域合作,主要是对口支援和帮扶。

  在经济区发展规划方面,2012年,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继续推进相关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进一步推进援疆、援藏等对口支援和帮扶,适时推进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如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通过深化区域合作,推进产业转移与承接,促进区域间良性互动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全面深化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处理好一体发展与合理分工、积极开拓与适时规范的关系,按照有效整合、适度创新的思路,继续强化和创新各类区域合作平台,重点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陆海统筹将会进一步推进

  在我国长期的区域发展过程,陆地区域一直是核心,海洋发展一直是我国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2011年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我国已经在山东、浙江、广东等地开展了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海洋将会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2年,要把促进海洋事业发展放在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推进海陆统筹发展,以抓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为突破,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全面推动海洋事业发展。

  一是推进发展并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我国拥有广阔的海洋空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对于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前提下,实现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海洋管理体制。强化海域和海岛管理,健全海域使用权的市场机制,推进海岛的保护利用,扶持边远海岛的发展。

  三是继续推进《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推进全国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的修编工作,进一步完善围填海计划的管理制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