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宁夏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沿黄经济区:打造富裕宁夏的新高地

2012-2-17 10:0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89| 评论: 0

摘要:   宁夏沿黄经济区是宁夏乃至西部地区的重要战略地带,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加快推进宁夏沿黄经济区建设,对于实现宁夏及周边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

  宁夏沿黄经济区是宁夏乃至西部地区的重要战略地带,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加快推进宁夏沿黄经济区建设,对于实现宁夏及周边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深刻认识国家赋予宁夏沿黄经济区的发展使命

  建设沿黄经济区是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宁夏沿黄经济区是宁夏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是周边500公里范围自然环境最为优越、最适宜人居的地区。建设沿黄经济区,全面优化国土空间和产业布局,推动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引导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山区人口向沿黄地带集中,统筹城乡和山川发展,促进人与环境良性互动,不仅对宁夏科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西部地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创新和示范意义。

  建设沿黄经济区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现实需要。总体上看,我国资源特征是富煤、缺油、少气,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要缓和油气供需矛盾,必须走资源多元化和运输渠道多样化的道路,建设我国西北油气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打通西北陆路石油进口通道。宁夏沿黄经济区内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与毗邻的鄂尔多斯、榆林地区,共同构成我国能源化工“金三角”。该区域化石能源探明储量1.55万亿吨,约占全国的30%,油气产量占全国的25%,是我国集中开发的特大型能源基地,也是西气东输和中亚中东油气进入祖国内地的必经之路。随着能源化工“金三角”的深入开发,沿黄经济区“水、土、煤、电”组合优势正在凸显,将形成国家特大型能源加工、转换、储备和装备制造基地,有利于从战略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建设沿黄经济区是推进我国向西开放的客观要求。宁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团结和谐,社会稳定安康。随着中阿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充分发挥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历史交往和文化认同优势,积极开展与中东中亚的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把宁夏建成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国家对外开放的整体利益。

  二、全面夯实宁夏沿黄经济区建设发展的基础条件

  以城市化为动力,构筑国土空间高效利用、带动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群和经济带,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2009年4月,宁夏实施了建设沿黄城市带、打造黄河金岸的发展战略,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黄河金岸步入了科学发展的成长期,带动全区迈上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沿黄经济区10个城市以43%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区64%的人口,创造了全区90%以上的产值和94%的财政收入。认真总结宁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经验,可以归纳为“六个一体化”。

  推进规划编制一体化。一方面,我们强化规划的龙头和先导作用,坚持沿黄城市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一张蓝图管到底、建到底;另一方面,我们着眼于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和超前性,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高标准、高水平编制了沿黄经济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路网交通、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水资源利用等10个专项规划,完善了沿黄经济区10个市县城市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为黄河金岸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我们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各类资源,贯通了沿黄经济区402公里标准化堤岸和508公里滨河大道,将沿黄经济区各市县连为一体;实施了中华黄河坛、黄河书院、世界沙博园、黄河文化展示园、华夏石刻艺术展示园、阅海湾总部商务区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构筑了沿黄滨河大堤和防洪保障、富民交通、经济产业、特色城市、生态景观、文化展示“一堤六线”,有力地发挥了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我们大力发展优质粮食、枸杞、清真牛羊肉等13个优势特色产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五优一新”产业集群,走上了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发展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特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和各类新兴服务业,打造以银川为中心的西北东部服务业高地,加快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黄河金岸的集中。

  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我们高水平、多频次举办园博会、文博会、房车节、香港经贸活动周等六大节会,聚集了商气、人气。特别是,我们努力把中阿所需和宁夏所能结合起来,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国际性盛会,在泰国、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宁夏产品销售中心,实现了宁夏对外开放的历史性突破。

  推进生态建设一体化。我们坚持把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机统一起来,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带绿色景观长廊,构建纵贯贺兰山东麓、中连宁夏平原、环绕沿黄城市的生态大水系。与此同时,我们严格实施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力争每年办好一批环保实事,近年来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银川平原被评为全国十大新天府。

  推进市政服务一体化。我们从资源共享、制度对接、要素趋同、城乡协调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山川、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服务体系,制定了就业、就学、就医、住房、社保等吸引农民向沿黄城市聚集的“一揽子”优惠措施,确保进城农民在公共服务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充分发挥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效应。

  三、加快打造引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引擎

  “十二五”时期,宁夏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打造沿黄经济区城市带、产业带、开放带、民生带和政策高地“四带一高地”,形成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高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

  打造宜居城市带,提升区域竞争力。城市发展上,实施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发展战略,推动资本、人口、市场向城镇有序集聚,形成以沿黄经济区为核心区,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空间互联、功能互补、发展互促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使宁夏的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交通建设上,规划建设呼包银、陕甘宁、能源化工“金三角”等公路交通体系,改造建设包兰铁路银兰段、银川至西安铁路和沿黄城市带轨道交通,开通和增加通达各省会城市和阿拉伯国家的重要航线班次,加快开发黄河宁夏段航运,形成高等级公路网、大能力铁路网、大密度航空网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宁夏在全国交通大格局中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通边达海的战略地位。生态建设上,强化生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实施分区治水策略,完善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严格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完善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机制,打造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良好人居创业环境,构筑祖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打造现代产业带,提升经济竞争力。一是促进现代农业向沿黄经济区集约发展。促进黄河两岸土地整理与优质粮食、枸杞、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合理布局一批特色产业园,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把沿黄经济区地带建成特色农业观光带、新农村展示带、农民增收金腰带。二是促进新型工业向工业园区集群发展。依托“能源金三角”,以宁东基地为核心,以各工业园区为主战场,全面推进煤电化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三大千亿”计划,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工业集中、管理集成的循环经济示范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特色产业示范园,努力使沿黄经济区成为新型工业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区。三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向城市区集聚发展。着力提升沿黄城市金融服务、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水平,加快构建大物流、大旅游、大融资、大市场、大口岸体系,不断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加速发展,努力把宁夏建设成为我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亚欧大陆桥重要的物流中转基地。

  打造内陆开放带,提升开放竞争力。开放发展是经济区最基本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回族自治区人文、区位、产业和民族团结等独特优势,以向西开放为突破口,以优势互补为着力点,不断深化与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交流合作,构建国际贸易大通道。要重点实施“1235”战略:每年在银川高水平举办中阿经贸论坛,积极打造中阿双向交流合作“一大平台”;争取在宁夏设立国家级清真认证机构,加快建立哈拉相互认证和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准入“两大机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中阿优势特色产业对接、中国面向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人才培育“三大基地”;建设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设计、认证、加工、博览、物流“五大中心”,把宁夏建成内陆开放试验区,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

  打造民生保障带,提升形象竞争力。“十二五”时期,要继续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倍加珍惜宁夏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大好局面,把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更多精力用到为民谋利上,把更多财力投到民生改善上,持续实施十项民生计划,年年办好30件为民实事。重点是:深入推进全民创业,让每个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人都能够实现创业就业;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劳务移民、教育移民“三大工程”,推进以川济山、山川共济,实现共同富裕;努力提供更为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确保每个孩子既能有学上,更能上好学;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接轨合并;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巩固社会和谐安定,使宁夏成为西部地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打造政策聚集高地,提升环境竞争力。当前,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着力在财税、金融、土地、环保、对外经济政策等方面加强探索,力争在区域发展政策上实现突破。主要是争取国家批准设立银川特殊经济开发区,先行先试保税物流、旅游免签、购物离境退税等新政策,探索促进中阿资金、技术、商品、信息和人员等双向流动的便利化措施,争取国家赋予沿黄经济区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以及部分区域、部分产品特殊的免税政策,积极促进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使沿黄经济区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环境最好、改革成本最低、示范效应最高的经济区,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探索新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