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新增长极
GDP过万亿元,去年江西经济实现惊人一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新增长极GDP过万亿元,对于一个省来说,是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期。更直观地理解,相当于居民年收入的变化,从几千元到上万元,再从过万元到十万元……每次收入的跨越对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影响。近几年来,大家发觉,身边的亲友同事买车的多了,吃穿更加讲究,出国旅游的次数也在增多,这些变化实际上是经济总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居民生活变化方面的体现。 那么,2011年江西省GDP过万亿元,是在什么样的经济环境中产生的?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还存在哪些不足?对此,江西省统计局副局长、高级统计师彭道宾接受了本报专访,进行深入剖析。 回顾 GDP过万亿对江西省经济具有里程碑意义 去年经济总量实现“惊人一跃” 回首过去的一年,江西省面临复杂多变、困难重重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欧债危机、国外局部动乱等,从外围间接地影响到江西省经济。就本省来看,遇到了融资难、用电难、用工难、用地难等一系列难题,经受了春夏连旱、旱涝急转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面对这样的环境,江西省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坚定不移地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促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去年经济总量越过万亿元大关,实现了“惊人一跃”,是江西省经济发展长河中历史性跨越的一年,也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去年GDP净增2132.5亿元,净增的量相当于2001年的GDP总量。足见经济“蛋糕”的做大,每一年的上升,所迈出的步伐就更大。意味着政府将有更加充足的财力,为居民办更多实事;企业将有更雄厚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居民有见涨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全省有更强大的后劲,建设富裕秀美江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新增长极 江西省GDP跻身“万亿元俱乐部”,有三大支撑因素。首先,去年全省农业增加值增长4.2%,粮食单产、总产创历史新高,为全省经济过万亿元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其次,工业生产高位平稳增长,去年江西省工业增加值为5611.9亿元,同比增17.6%,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4.2%。非公有制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十大战略新兴产业蓬勃推进,工业园区营收也突破万亿元,达1.3万亿元,这为全省GDP过万亿元提供了强劲的支撑。 另外,去年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实施重要的一年,在其规划实施方案中确定了405个重大项目,已有300多个启动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000亿元,预计该经济区生产总值达6600亿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较快增长,为全省GDP过万亿元打造出新的增长极。
解读 “三驾马车”给力 拉江西省进万亿元俱乐部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任何一驾马车掉链子都会影响到经济的运行。可喜的是,去年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成功地把江西省GDP拉进“万亿元俱乐部”。 民间投资发挥了主动力作用 去年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也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万亿元,大手笔的投资发挥主动力作用。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由1979年至2000年平均比全国低7.6个百分点,转变到现在高出全国11.6个百分点。尤为重要的是,民间投资发挥了主动力作用,去年500万元以上总投资8756.1亿元,民间投资就占到了72.2%,表明江西省投资需求的内生机制基本形成,全省经济自主增长的活力日益旺盛,将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 每个人消费都为GDP作了贡献 在上万亿元的投资中,除了基础设施,大部分是投向实业,需要消费来促动。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江西省消费品市场更加活跃,去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7.7亿元。以去年4488.44万人口计算,相当于每人消费了7703.6元,从而形成了投资与消费双轮驱动的新趋势。所以,GDP看上去离我们有点远,其实每个人通过日常工作、消费,都为GDP增长作了贡献。 外围环境虽复杂 出口依然跑得快 “自产自销”体现在国内、省内市场,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出口的推动。在江西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过程中,急需海外市场的开拓。去年,江西省“出口”这驾马车跑得相当快、十分给力,全年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218.8亿美元,约1413亿元人民币(去年底汇率),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2.8个百分点,出口额稳居中部地区首位。全省出口在1995年过10亿美元后,用15年的时间,到2010年站上百亿美元大关,而去年一年的时间,飞跃至200亿美元上方。显示出在外围经济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江西省出口保持强劲增长,为GDP过万亿元起到加速器作用。 直面问题 全省经济总量依然偏小 与全国的形势相比,去年江西省人口占全国的3.3%,GDP占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2.9%,财政总收入占1.6%,全国占比仍较低。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在全国各省市中也处于中略偏下游水平,经济总量依然偏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位仍未改变。在2010年,江西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第19位,紧随其后的天津市和山西省与江西省差距并不大,去年这两个省份GDP也过万亿元,与江西的差距在缩小,但增速比江西快。江西省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竞争局面,今后江西省经济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日益加大。 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第二产业 从江西省经济发展的三大产业看,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随着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小康的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会相对稳定。 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虽有所加快,但受原有基础较为薄弱、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以及服务业外包较少等因素影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是很强。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所占比重不高,而在当今主要发达国家中,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70%。服务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吸纳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加地方税收等方面作用显著,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新型工业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 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偏高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长期以来,江西的经济增长主要以消费和投资拉动,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江西省加大投资保增长的举措,使投资率明显提高。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江西的消费率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投资率及投资贡献率明显偏高,这种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不协调,势必会加剧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另外,虽然江西省工业占GDP比重较大,但相对中部其他省份来说,总量小,产业布局没有形成集群,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偏低。 建议 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十二五”是江西迈向GDP“万亿元俱乐部”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 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推进城市化、发展开放型经济,为江西省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比重,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工业各部门的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让居民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提高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