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注重探路“人的城镇化”
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易重视安置房屋,忽视就业安置,如何让“物的城镇化”变为“人的城镇化”正在成为新的考题。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和曲江新区共建临潼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一方面高标准安置补偿拆迁户房产,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就业、创业和培育产业,让农民变身为度假区的员工和创业者。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受访专家认为,临潼度假区在统筹“物的城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理念,具有探索意义。
建设与村民安置同步推进 虽然拥有兵马俑和华清池世界级景区,但受制于景区管理体制,临潼区当地的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与这些优势旅游文化资源并不匹配。 为改变现状,近年来临潼区对景区周边进行改造。临潼区委书记庞阿平说,临潼在寻求通过开放办区,破解旅游产业“高品牌价值”与“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第三产业的“就业容纳性强”与当地产业“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 2009年6月17日,临潼区与正在寻求城乡统筹创新突破的曲江新区“一拍即合”。双方于当年12月12日签订协议正式“联姻”。经批准,两区在27.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 曲江新区是文化部命名的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目前新区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文化产业增加值等已占西安市的1/10,并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 2011年5月,度假区总体规划通过审批。在国家开发银行、开元城市发展(西安)基金的支持下,一次性融资55亿元用于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安置社区建设。 既安居,又乐业 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元兼任临潼度假区管委会主任。他说,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当地群众“根生力量”的参与,因此度假区规划设计之初就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使“物的城镇化(安居)”与“人的城镇化(乐业)”相辅相成。 据介绍,临潼度假区下辖两个街道17个行政村7335户。度假区按照“先行、就近、从高、集中”原则,建设了三个高标准的新型社区,拆迁户平均每户都可以分到65~120平方米不同户型的安置房3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刊记者见到身着白色条纹工装的中年妇女王美丽时,她正收拾着小区里“骊山驿馆”家庭旅馆的卫生,她的丈夫李先锋则在小区里养护花草树木。这对农民夫妇成了社区里的“双职工”,月收入六七千元。 度假区策划推广部部长韩佳卫介绍,度假区根据新居民特长、年龄等建档立户,有针对性地进行“把式计划”、“阳光导游”、“大秦卫士”等技能培训,提供园林绿化员、保安城管员、物业保洁员、工程维修员、服务员、驾驶员等“八大员”岗位解决新居民的就业。目前已投入2000万元对征迁户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和生活技能全员培训。度假区内劳动力约5000人,目前已有1500人在度假区就业,最终目标是适龄劳动力就业培训、家庭就业率均达到100%。 在度假区上班的村民赵春爱,已不满足每月几千元的工资,最近她找度假区副总经理刘蔷咨询创业。刘蔷说,度假区以社区居民的安置房为依托,以旅游商贸大市场为支撑,以小额贷款、村镇银行、品牌农家乐股权合作等形式,为新居民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度假区计划每年扶持50位新居民创业、打造10位创业明星。 据介绍,目前度假区建成有大唐华清城大型文商旅综合体,集国际生态论坛永久会址、文化展示中心为一体的芷阳广场等。度假区还将建设秦文化影视基地和秦东陵四大遗址公园;开发建设森林溪谷、石榴古镇、国际马会俱乐部、葡萄酒庄等新5A级景区;建设国际温泉酒店城和国际康复疗养中心。 李元说,未来5年度假区常住人口将达到15万人,承载6万人就业,回迁新居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6万元以上。临潼旅游人数由每年800万人次提升到1500万人次,政府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将实现双赢。 社会配套政策需跟进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说,推进城镇化不必盲目套用某一种模式,不管大城市、小城镇,还是农村相对集中居住的社区,关键是要把人的城镇化放在首位。即使是农村相对集中居住的社区,也能享受与城市同等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生态优美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文化娱乐和社会保障的均等化公共服务,这才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 然而,临潼也面临着新的困惑。据了解,目前临潼度假区的“新居民”虽然收入、医保和养老补贴不比城镇居民差,但由于曲江新区是开发企业性质,因此并不能给他们城镇居民身份及配套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临潼区区长刘三民、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元和陕西省委研究室副主任郑梦熊等受访基层干部和研究者认为,国家应该加快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搬走制约全国城镇化的“脚绊石”,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利益公平体系。同时,配合西部大开发,建立西部地区城镇化统筹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发展基金,缩小我国城镇化东西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