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规划 查看内容

北京规划部门将成为名城保护的主导者

2012-7-30 09:4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71| 评论: 0

简介:  规划部门将努力成为名城保护的主导者。我们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不能坐门等报、你来报我才批,否则就会陷于应付,很被动。我们要加强主动服务,积极推进名城保护。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区县工作 ...

  规划部门将努力成为名城保护的主导者。“我们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不能‘坐门等报’、‘你来报我才批’,否则就会陷于应付,很被动。我们要加强主动服务,积极推进名城保护。”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区县工作会议上,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黄艳说。

  “摸清家底”制订规范

  要做好名城保护工作,首先应该明确保护对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在会上指出,北京市将尽快“摸清家底”,针对不同的历史文化建筑制订不同的保护措施。

  他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从来都不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开发建设的阻力和障碍,大拆大建、推倒重来是粗放式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只要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在管理城市开发建设时更加精细化一些、人性化一些,就能同时收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他要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摸清家底”,明确概念,编制规划,制订规范。各区县在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之前,切忌头脑发热、盲目行动,一定要先调查研究,挖掘本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分门别类进行归类总结,提出明确的保护思路和保护理念。按照规划先行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保护对象,针对性编制保护规划和保护标准规范。区(县)规划、建设、文物部门按照《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要求,各负其责,主动工作。在名城保护工作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以实际行动保护好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疏解人口优化功能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在于推进旧城功能优化和人口疏解。据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杨斌介绍,北京市2010年在城市发展新区划拨300公顷建设用地用于核心区人口疏解对接安置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目前,8个项目已经有5个开工,开工总规模360万平方米、房源3.3万套。2011年,立足旧城人口疏解需要,新增高立庄等9个项目,预计总规模100多万平方米、房源1.6万套。同时,将中心城区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引入发展新区。

  杨斌说,2011年,北京在旧城人口疏解试点中实践了按照征收程序推进的钟鼓楼项目、以平等协商申请式疏解的杨梅竹斜街项目、以修缮为主的什刹海项目、结合老旧小区整治的天坛简易楼项目等。目前,采取“平等协商、集中腾退”的杨梅竹斜街项目成效显着,经平等协商后,居民向实施主体提出疏解申请,达一定比例后进行集中腾退或平移并院,得到了居民支持。另外,钟鼓楼项目也在近日启动。截至目前,通过结合中轴线申遗和重点工程等多种方式,旧城已疏解人口3600余户。

  示范引导研究发展

  黄艳在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坚持推进重大保护项目实施,力争实现“全市一示范、一区县一重点”的保护格局。各区县要甄选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区,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她介绍,今年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将继续加大规划引导力度,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体系。

  其中包括,结合中轴线申遗工作,开展中轴线沿线文物保护、环境整治、景观恢复、交通疏导等方面的研究,完成中轴线保护规划和申遗文本编制;开展长安街到前三门大街带状区域保护前期研究;开展朝阜路沿线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整体研究。

  通过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制订相关规划,促进北京“一轴”(中轴线)、“一线”(朝阜路沿线)、“一带”(长安街至前三门大街区域)的保护发展。

  为了确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北京还将建立一支日常性的监督队伍,成立督察组,聘请专家和区县领导交叉检查。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