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建筑评论

订阅

中西结合 且看天津“五大道”上的建筑迷情

2013-8-30 12:40

五大道地区是天津名居名宅最为集中的地区,游览五大道,看看天津的小洋楼,实际上是漫步在建筑艺术长廊上的一次趣味旅行。这里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因小洋楼多、保存完整、建筑风格多样以及体现出的中西文化的冲突 ...

当代艺术家越发像企业家 海归派别再“贩卖中国”

2013-8-30 12:40

蔡国强前些天在上海揭开了其首个非官方作品《蔡国强:农民达芬奇》的神秘面纱,5月3日该展将正式在沪亮相;上个月末,徐冰也有惊艳之作《凤凰》飞临北京。当公众把目光聚焦在这两位知名海归艺术家时,却可能忽略,那 ...

世博不能不说的秘密 走进瑞典馆

2013-8-30 12:40

可持续发展、创新以及交流是瑞典馆的三个关键词,具体展示了瑞典面对挑战时采取的解决方案,展现瑞典提高城市环境水平的措施和能力,以及新技术环境下,加强交流的重要性等方面内容。每位参观者都可以在瑞典展馆中, ...

建筑设计中不可不算的“一本帐”

2013-8-30 12:40

建筑作品是靠建筑设计过程来体现的,怎样去评判建筑设计的优劣?怎样去描述建筑作品的社会价值呢?这是直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去回答:满足社会需求,功能设计合理,造型新奇美观,符合业主要 ...

建筑的国籍

View more

建筑的国籍

建筑的国籍

2013-8-30 12:40

从苏州博物馆回火车站的路上我经过一个停车场,我静静地在那块空地上站了许久,不为别的,为了眼前一片姑苏传统黑瓦白墙的侧影。 这应该是个大户人家的房子,层层叠叠颇有气势地在空地上形成一个个三 ...

地域建筑的魅力与启示

2013-8-30 12:39

古今中外,一件好的建筑作品,常常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地域与时代的某些特征:迈耶的德国法兰克福博物馆以轴线和单元旋转表述了新与旧的关联;北京菊儿胡同的改造工程,贝聿铭的香山饭店。云南民族博物馆,厦门高崎机场 ...

美国纽约艺术区的兴衰启示(图)

2013-8-30 12:39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上不时出现京城一些艺术区面临被拆除的报道。艺术家的被迫迁徙,城市规划、商业利益与原生态文化空间的冲突,其实在国外也是常见的。在现当代纽约历史上,艺术家和画商为寻找廉价房租和合适空间的 ...

中国民居的生态精神

2013-8-30 12:39

一、人居与生态 人类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果。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人类文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人类在改造大自然的口号下取得了极大的成 ...

宁波:如斯古镇 岁月一如往昔

2013-8-30 12:39

白墙、青瓦、鹅卵石路是她秀丽端庄的面容(图片来源:travelleisure) 前童古镇(图片来源:travelleisure) 古镇始建于宋朝末年,七百多年来,童姓子孙合族聚居于此,因坐落于白溪的前边,故名 ...

陆觉:解读苏州新老火车站

2013-8-30 12:39

随着7月1日火车站北站房启用,原苏州火车站同时被封闭并将被拆除,原地将建起新火车站的南站房及南广场。陆觉,1982年苏州火车站的三位设计者之一,身为建筑师的他,对于全新的苏州站也有一番独到的解读。 很 ...

中国建筑寿命真相

2013-8-30 12:39

一些地方甚至存在“规划跟着领导变”的怪现象,领导换一届规划就得调一回,一些“年富力强”的建筑因此被拆除。“我们叫非正常死亡,这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 ...

游大阪建筑的二三事

2013-8-30 12:39

走访古城大阪,雄伟的建筑物展示的是民族文化的纵深。 大阪历史博物馆(图片来源:百度) (1)研究日本缩小美学的韩国文化名人李御宁谈到日式庭园呈现自然的手法,并非等比例缩小,而是去除一个 ...

谁解填海区沉降之谜?

2013-8-30 12:39

填海区地面沉降不可避免,工程技术上早有应对方法,但尚无法规可依,责任也难以界定 深圳多个填海造 ...

恩斯特·柏石曼:从建筑触摸中国人的内心

2013-8-30 12:39

1906年初,德国青年恩斯特柏石曼来到中国,目的是考察中国的建筑;1908年5月,他来到四川,拜谒了他心仪已久的都江堰、青城山以及中国最漂亮的一个寺院二王庙,他写道:这儿江河奔流,山峰挺立,清泉爽口,山峦屏障 ...

解读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斗拱模型

2013-8-30 12:39

惊艳斗拱乘世博飞向传世经典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作为世博会的遗产,至今还是建筑设计的不朽标本,英国世博会的水晶宫也是当时的杰作,可惜后来付诸一炬,成为人类的永远遗憾。中国上海世博会是发展中国家第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