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企业新闻 查看内容

万科:创造一种生活从懂这种生活开始

2013-8-25 22:4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24| 评论: 0

摘要:   9月7日下午,飞机降落在深圳宝安机场,同行的朋友略带惋惜地告知,“昨天,深圳刚刚举行了盛大的烟火表演,可惜我们晚了一天。”   9月的深圳,气象万千,6日这天,特区迎来了三十周岁的生日。三十年里,一 ...

  9月7日下午,飞机降落在深圳宝安机场,同行的朋友略带惋惜地告知,“昨天,深圳刚刚举行了盛大的烟火表演,可惜我们晚了一天。”

  9月的深圳,气象万千,6日这天,特区迎来了三十周岁的生日。三十年里,一个仅有3万人的边陲小渔村,一跃而成为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宽大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楼盘,谁能相信,原来宝安区里的一个小渔村,如今却吸引了无数地产业内人士前来考察、取经。

  如此背景下,也使得此次云南媒体万科总部之旅意义非凡,当我们把三十年来发生在深圳的巨变,浓缩在一家企业身上时,发现企业的命运紧扣着时代的脉搏——1984年,在深圳发家的万科,一跃成为全球最大房地产开发企业。

  从被誉为“躺着的摩天楼”的万科新总部到实现住宅产业化实践的万科建研基地,从万科“十七英里”到东莞万科棠樾,一路走来,对于早已习惯这种例行的、形式化的参观考察的云南老记们而言,此次万科之旅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震撼。

  实际上,对万科的种种观察,不仅是特区三十年经济成就的一个缩影。

  随着昆明万科1号作品金域缇香推售倒计时的临近,我们自然没有错过万科“金域”系列的首个作品深圳金域蓝湾以及东莞金域蓝湾。同时,作为金域缇香项目绽放昆明的前奏,此行也是为昆明的置业者打好前站,看看这个传承了万科品质的全精装修项目,究竟凭借什么打动昆明置业者。

  万科梦开始的地方

  “它像一只生物,立面表皮是‘会呼吸’的半透明强化轻质碳纤维组成物;每个方向的墙面都经过年度太阳能采集量计算,来控制百叶的开关和角度,保证采光和温度,相对同类型建筑节能75%。建筑使用可再生环保材料,但并非什么特别的高科技产品……”

  在《徘徊的灵魂》里,王石这样描述万科的新总部——位于深圳大梅沙的万科中心。

  只是在1983年5月7日,乘广深铁路初次抵达深圳的他,眼前的景象还是“满目吊塔林立,头顶安全盔的施工队伍如同人龙;柴油发动机声震耳欲聋;土黄色的载重翻斗车一辆接一辆,烟尘滚滚遮天蔽日。”

  那时,33岁的王石坚信,“自己将在深圳实现个人梦想。”

  深圳也被称作“一个梦开始的地方”,是众多优秀企业家的造梦工厂。不仅王石,王传福、任正非、马化腾、马明哲、马蔚华……他们的开始都是源于梦想。

  1984年5月,万科的前身,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成立。伴随着深圳这座创下了发展速度奇迹的先锋之城,共同走过了26年翻天覆地的路程。时下,万科已经跃居全世界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

  孵化环保节能梦想

  26年历史,万科4次搬家。每一次“迁都”都意味着一次巨变,在这个万科历史上的第四个新总部——万科中心里,万科要孵化未来项目中的环保和智能。

  它确实不像一座楼,因为它的设计就是要让它躺下来漂浮起来,而成为“漂浮的地平线、躺着的摩天楼”。

  有人问,万科中心为什么要建成这个样子,万科回答说,只有这样整个大楼对自然环境干扰最小,对自然气候干扰最小,不阻挡山风也不阻挡海风,这是万科对自然的态度;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大梅沙,地产老大万科总部60000平方米的空间里,没有一寸的围墙,这是万科对社会的态度,一种包容的、开放的态度,尤其让人震撼。

  在节能的设计上,万科中心的墙面配置了自动调节外遮阳系统,可根据太阳高度角以及室内的照度,0~90度范围内自动调节水平遮阳板,这是全国大型办公楼宇的首例,相对同类型建筑节能75%。遮阳板还能实现遮热而不遮光,据称这源于大楼设计师斯蒂芬霍尔看到棕榈树下光线充足而阴凉,而从棕榈叶上得到的灵感。

  在大楼的楼顶上,则配置了大量的太阳能板,它们是主楼的供电系统,可年发电30万度,降低了大楼15%的总体用电能耗。代表未来建筑发展的种种环保和节能元素成了这座新建筑着力表现的亮点。

  “十七英里”:大宅制造者

  从万科中心出发,沿着蜿蜒的海岸线穿行,眺望一路碧海蓝天的美景,“万科十七英里”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抑制不住地在脑海中浮现,一直想要走进看一看这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

  所谓的海景住宅究竟是什么模样?是听得见波涛,还是看得见潮汐?有海水漫过沙滩,打凉双脚的惬意?

  “十七英里”的距离,可以揭晓这个答案。

  老记们一路行来,彼此的话都不多,抓紧时间看,抓紧时间走。果然,这个具有非常独特的自然环境的海景楼盘,面朝蔚蓝深邃的大海,背靠翠绿的山坡。周围山坡起伏,绿地环绕,公用花园,天然及人造的景观,各住宅群本身及之间的庭院,在整体的布局上相互串连,使在不同的路径上,都能享受到不同层次的景观。

  格子式的建筑设计犹如一扇扇伸向大海的窗,推开窗门便是一幕壮阔的海景,波澜拍岸,犹如一部3D电影。只是现实中,关于海的视觉、听觉、触觉被立体的呈现在眼前。万科赋予“十七英里”项目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凝炼成一句话来概括——“我们能与这个世界保持的距离”。

  醉人的景色,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反映出万科对生态环境的尊重与敬仰的态度。在业界看来,万科善于做城乡结合部的中档楼盘,对于豪宅项目,万科向来慎之又慎,但在“十七英里”这个项目上,万科无疑是在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在选择合作公司时更是慎之又慎,建筑规划请了亚洲一流水平的许李严(亚洲)设计,并由严迅奇先生亲自操刀;景观规划由擅长于海岸景观设计的美国SLA完成;首席室内设计师由“长城脚下的公社”设计者、屡获国际大奖的张智强先生担任,特殊的强强组合,使得万科“十七英里”一开始就站在世界顶级海岛别墅巨人的肩膀上。

  棠樾:骨子里的中式建筑

  难道万科“十七英里”会成为此次考察的唯一亮点吗?

  在东莞万科棠樾,这一疑问被迅即推翻了。

  被誉为万科第五园升级版的棠樾项目,与世界第一大高尔夫球场观澜湖高尔夫毗邻,方圆一公里内十余处湖泊山岭环绕的优势,被中国传统徽派建筑诠释的格外抢眼,2008年项目面世后,由万科发起的一场对中国民居在现代生活中如何回归的思潮。发起行动是从对一座即将被拆除的徽州民居进行“异地保护”开始的……

  在万科棠樾“原创现代中式”建筑中,我们找到了现代人骨子里的重视文化情感,找到了根植在中国人血脉中的生活趋同、心理积淀与文化认同。棠樾项目“东方国韵,境界行馆”诠释了中式建筑不仅是一种居住诉求,建筑诉求;更是一种情感诉求、精神诉求。

  它将中国传统文化贯彻其中,演绎出让人心生敬佩的当代国学建筑,同时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保存了当地古老的徽派大宅,并修缮一新,十足的尊重了土地与建筑的文脉传承。

  自然与人文,紧密的与建筑相结合,正应验了万科自己的品牌理念:因为敬畏生命的不屈,所以在生态异常脆弱的今天,让建筑顺应自然共同成长;因为珍视生命的可持续,所以保留更多的生活记忆,让建筑获得人文的滋养。

  对于万科产品赋予了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人们选择了一种诗意的方式进行表达:“选择万科,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反之,万科给客户提供的,远远不止一幢房子那么简单。正是凭借产品本身良好的综合质素,配之以持续超越客户期望的优质服务,万科方才得以向客户提供了生活方式的诸多可能。“建筑赞美生命”,在万科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凸显,最终构成万科企业宗旨最为核心的内容。

  感受万科在滇魅力

  深圳之行的同时,反观昆明,却也觉得惊喜连连:昆明万科金域缇香,秉承了万科一贯的执着与高品质要求。万科在进驻昆明之前,就已经开始不断的品读昆明滋味,争取做一个昆明生活的体验着。

  在金域缇香的建设中,万科从深圳首个“金域”项目中汲取精华,反复甄别昆明特色建筑,打造出板式小高层、南北通透的户型格局。而全精装的交楼标准,则力图为昆明城市年轻人提供便捷的生活可能。

  在建筑形式及景观环境与昆明万科金域缇香最为相似的,是首期已经建成交房的东莞金域蓝湾项目。秉承“绿色住宅”的建筑理念,金域系列精装修住宅既适应地方生态,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的特点。

  或许有过装修经历的置业者已经发现,好不容易开了工,却发现装修队做的与图纸不一样,大到设计、材料,小到颜色,都有可能与想象中不一致,最后结果只能重来。而在金域蓝湾项目中,把每个工作日耗在装修上,讲价、扯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精装住宅省钱、省力、省时间不说,万科光从精装到绿色精装,就已经践行了1/4世纪。

  每个小细节,都以科学使用的态度对待,巧妙置物空间,照顾鞋子、雨伞、提包等多样性收纳,分类归类。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入门玄关处,万科巧妙的嵌入置物功能,就连钥匙挂也为客户设置在最舒适的高度、最易取放的位置;长靴或者沙滩拖鞋,每双鞋都有足够合理的空间;冬天的外套、夏天的帽子、周末的球拍各就各位;收了雨伞也要将水滴“收好”,干净整洁,妥妥贴贴。

  因为万科深信,要创造一种生活,首先要从懂得这种生活开始,从深圳,从大大小小32个城市的历练和26年时间的磨砺,万科希望与昆明的城市表情与生活细节相对位,并力图为当代昆明人创造出一种符合自身的崭新生活。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2010年万科在昆明1号作品也会遵循让建筑赞美生命的宗旨,矢志不渝地为昆明人提供更好的住宅产业与全程细微的物业服务,为你无限创造……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