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山工作室:活跃在建筑工地的“智囊团”
在龙建集团,提起王学山创新工作室,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这支拥有12名技术骨干和百余名技术人员的技术团队在企业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安全生产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入施工现场 解决技术难题 一走进坐落在龙建集团大厦七层王学山创新工作室,记者便发现这里的陈设非常简单,只有投影仪、桌椅以及一些张贴在墙上的图示。 谈及原因,工作室的带头人王学山笑着说:“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在施工现场解决问题。这里只是开会进行研究的场所。” “王学山创新工作室的成员,总结起来就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脚踏实地。”龙建集团工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支平均年龄接近40岁的技术团队长年活跃在施工现场,解决技术难题,起到了技术改进、节能增效的作用。 对此,王学山创新工作室的成员杨雪峰说:“对我们来说,50多个建筑工地就是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项目部就是我们的创新工作室。” 研发“可调式卡架” 节约资金60万 去年,龙建集团项目部承接了房山区良乡体育中心一期工程,建设体育中心的综合训练馆。综合训练馆基础、首层及看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设计之前,王学山带领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一起,对项目进度和工期等做了仔细地考量和核算。经过测算,按照传统的施工方法,使用满堂红脚手架要花费近百万元。不仅如此,搭设满堂红脚手架还会影响室内外交叉作业,并且有可能拖延工期。 权衡利弊之后,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几乎天天泡在项目上,反复做实验。为此,他们尝试了焊接、打孔等很多方法,但一一以失败告终。经过多次试验,他们终于研发出了“可调式卡架”,并将其运用到了施工当中,这使得工期提前了40余天,为企业节约资金60万元。 汇聚技能人才 取得7项成果 “用各个是精英来形容他们,一点儿也不为过。”龙建集团一位负责人谈起王学山创新工作室,言语中透着自豪。据他介绍,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王学山2000年进入龙建集团,目前担任了集团的总工程师。这位东北汉子专业技术精深,管理经验丰富,解决过多个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难题。 而王学山创新工作室其他成员在各项工程中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他们研发的“石膏空心墙板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填补了该项目施工工艺标准和验收标准的空白,通过了国家标准的论证,并被编入国家防火标准。目前,王学山创新工作室中有35人荣获市级技术创新标兵,取得了7项创新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