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筑龙人物】唐玉恩

2012-12-22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73| 评论: 0

简介: 唐玉恩,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现代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主持过50余项大、中型公共建筑设计及50余项方案竞赛等设计,多次荣获国家和上 ...

 唐玉恩,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现代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主持过50余项大、中型公共建筑设计及50余项方案竞赛等设计,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优秀设计奖。主要作品:上海图书馆新馆、上海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复旦大学逸夫楼、三亚金茂希尔顿大酒店、上海浦东新区少年宫与图书馆、上海罗店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上海柏树大厦、上海虹桥新区新世纪大厦、连云港市财政干部培训中心、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等。


唐玉恩

 
不同的环境、场所、选择成就不同的建筑、优秀的建筑生长在环境中,恰当地突出环境、优化环境;或融合于环境之中,成为优美的环境的一部分。唯有此,建筑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

我于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1978年考入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作研究生,导师是吴景祥教授。当时文革结束不久,同济大学建筑系学术思想活跃、氛围浓郁,我们有幸听许多老师的课、阅读各类中外建筑书刊等,迅速弥补十年停顿的专业知识、并跟随著名教授进行较系统的较前沿的理论研究,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紧张而充实,受益非浅、终生难忘,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198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随后即至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原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工作至今。研究生毕业后的二十多年正是上海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进入持续高潮的时期,中国建筑师得到非常难得的机遇,我也在其中得到前辈指导、及许多公共建筑项目设计的机会,得以锻炼提高。
现任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多年来,在建筑创作中积极探索中国建筑现代化与地域文化的继承、发展,参与和主持了大量公共建筑设计,其中,上海图书馆获第8届全国优秀工程金奖、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等;上海现代建筑设计大厦、上海新世纪大厦、柏树大厦、浦东新区少年宫图书馆、复旦大学逸夫楼、上海宝山罗店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等十余项获部、市级优秀设计奖。
同时,注重理论研究、学习,合作主编“旅馆建筑设计”等三本学术著作,撰写有关建筑创作的论文二十余篇。
九十年代起多次获各种嘉奖,1998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9年被评为上海市第六届科技精英;现任上海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建委科技委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2004年5月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建筑设计大师”称号。
我的建筑观
在长期的学习与设计实践中,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建筑观:
1.环境
建筑、物质构成的空间与环境,其创作本身必须非常重视环境:地理环境、城市环境、地域环境……如果说功能类型相同的建筑有共性的话,能体现所处环境特点的建筑常可具有难得的个性。
不同的环境、场所、选择成就不同的建筑、优秀的建筑生长在环境中,恰当地突出环境、优化环境;或融合于环境之中,成为优美的环境的一部分。唯有此,建筑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2.历史
千百年来,直至近代、现代,凭着无数工匠和前辈建筑师的聪明才智,使天然材料、人工材料构成的建筑历经岁月沧桑而成为“物化的历史”,不管是显赫的名胜、少有人凭吊的古迹、还是已显破旧的居民村落,都在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建筑文化的美感和无穷的魅力,令后人叹服、激起无限遐想,并从中吸取丰富营养。
“留心处处皆学问”,认真阅读前人留下的佳作及构成城市的街道、建筑、环境……常使我深深感到学习永无止境。
3.建筑创作
建筑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多元的高度综合,不是单纯的随心所欲的造型艺术。建筑创作的生命在于创新。
建筑创作应以人为本,不仅满足使用还提高环境质量。
建筑创作反映着时代的进步,反映所处时代的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水平,而对建筑文化的追求、更高层次的表现则贯彻创作的始终,从某种程度上讲,建筑创作的源泉是当地的生活和文化,历史的、当代的乃至发展未来的文化……创新正是对建筑文化的更高、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表达,而非仅在造型上追波逐流。
主要作品
1.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基地面积 31000M2 、总建筑面积83000M2、藏书容量1320万册、阅览座3千余座。主楼由5层裙房、东塔与高24层西塔组成,即阅览、藏书、采编、展览、视听等部分; 副楼为餐厅和设备用房等。获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第八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等。
(1)创作要点
——创造现代化图书馆,布局开放、以人为本、创造优美的室内外环境。
——体现时代精神与上海文化特色。
造型设计反映功能特点、新颖典雅、具上海建筑文化特色与时代气息,并体现图书馆建筑性格。顶部多维台阶式体块组合、塔顶作四方锥顶;毛石墙裙上部壁柱、长窗,外墙以异型面砖镶贴馆名和图案。
(2)平面布局
内外有别,动静分区。竖向组织藏、阅、编等。主楼东西分区:从主门厅进入阅览区,其东为古籍,近代部分,其西为中外文阅览部分。从西门厅进入展览、报告、视听等部分,与阅览区互不干扰。
阅览区以目录厅为中心,立体放射式布置阅览室,读者路线短捷、清晰。阅览区全开架、同柱网、同层高、同荷载,使用灵活。
总体环境优雅并具文化氛围,二个入口设广场、沿街斜坡绿化结合自行车停车;裙房二个内庭园、主楼南面为大片地形起伏的绿化花园。
室内设计力求表达文化内涵,以不同手法强调中国与世界文明史、中外文化交流。在古籍和中式贵宾厅饰以江南的木柱石础、“书条式”长等,朴素典雅。
防火设计全面而周密; 防水设计要求严格;节能设计外墙内侧作隔热保温层、书库外墙以实为主、外窗采用中空玻璃。设备配置先进,引进最新计算机管理系统,竖向运书采用国际先进的自走小车系统等。
(3)主要建筑师
张皆正、唐玉恩、居其宏
2.上海现代建筑设计大厦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大厦,总建筑面积3.7万M2,大楼为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各单位的设计与办公等用房。
(1)创作要点
——创作现代化的智能化高层办公楼,空间高效,环境优雅。
——创作既体现时代精神、又体现外滩建筑特色的新办公大楼,继承和发扬上海优秀传统建筑文化。
总体设计紧凑有序,充分利用基地,沿石门二路分设主出入口和过街楼,内外流线互不干扰。
(2)平面布局
建筑平面布局开放灵活,交通核心置于南北两端,中央留出大空间办公区域,提高使用效率,适应设计人员工作单元的灵活布置,体现现代化办公的空间特色。标准层设置通讯地沟,利于提高智能化水平。同时,屋顶做绿化庭园,创造宜人环境。
造型设计力求简洁典雅,吸取上海外滩优秀近代建筑的风格,三段式立面,以裙房和顶部为设计重点。整体大方稳重、细部精致有韵律感。塔楼造型优美,整个建筑造型体现现代化设计企业的文化气息。
室内设计简洁而突出重点,构思与建筑设计一脉相承,创造典雅而有文化品味的氛围。
(2) 主要建筑师
唐玉恩、盛昭俊、任尧

唐玉恩
唐玉恩,女,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建系建筑专业,1978年自江西省建筑设计院考入同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继续学习,1981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后进入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原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工作。
1992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确定为上海市建设系统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并获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1998年度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全国“十佳优秀设计师”。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