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沈迟:中国城市发展应“把根留住”

2012-2-2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79| 评论: 0

简介:近来,梁林故居的“维修性拆除”,让“旧城保护”成为各方热议话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近日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沈迟、民间古城保护专家华新民等相关专家共同为旧城保护建言献 ...

近来,梁林故居的“维修性拆除”,让“旧城保护”成为各方热议话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近日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沈迟、民间古城保护专家华新民等相关专家共同为旧城保护建言献策。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沈迟近日表示,中国城市发展应关注旧城保护,“留住我们的根”。不过沈迟强调,并不是所有的旧城都不可以改造,不可以大拆大建,关键在于这一过程必须按照现有法律严格执行。

对于“维修性拆除”这一社会热词,沈迟指出,为了更好的保护而拆除一些历史建筑的情况是存在的,但这么做的前提是严格遵循相关法律程序,并做好规划,确保能通过一定的施工手法、计划安排和技术手段把被拆除建筑恢复原样。若没有做到上述事项,所谓的保护就是谎言。他强调,城市是有生命的,除了历史建筑外,其周围的环境也应该得到保护。

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新增人口对空间的需求和原住民对居住条件改善的愿景不断增加,这让旧城改造的需求愈发迫切。而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在这一过程中的不断消失让许多人感到唏嘘。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杨阳表示,城市的变化不可避免,作为一个历史建筑的守护者,他感觉到身上的重担愈发沉重。

不过旧城改造并不一定意味着“历史”消失。沈迟表示,许多地方旧城改建一开始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这一过程中无法抵抗利益驱动而最终“走形”。他强调,要让一些有历史传承的建筑和区域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得到保护,首先必须确保旧城改造的出发点不是房地产开发。他指出,通过渐进式改造,升级基础设施,提高“原住民”生活条件,是让历史建筑在整体改造中得到保护的一个可行方法。

沈迟还强调,改造、大拆大建和“旧城保护”并不绝对对立,关键在于各地在这一过程中是否能遵行现有法律,并严格执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很多城市就很有希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把根留住”。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