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院长访谈】朱小地:高度决定视野

2011-9-22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30| 评论: 0

简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朱小地 2011年9月21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朱小地接受了筑龙网专访。作为国内最大的设计院之一,朱小地介绍了北京院在国内数量众多的建筑设计单位中的定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朱小地


2011年9月21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朱小地接受了筑龙网专访。作为国内最大的设计院之一,朱小地介绍了北京院在国内数量众多的建筑设计单位中的定位、发展理念及人才培养。朱小地还回顾了他在自1999年现代城建成之后的十年间,和担任北京院院长之后对建筑设计的探索、对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设计行业的领跑者

朱小地强调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要专注设计主业,关注建筑设计的专业领域,全院的每一位职工也都在为此而努力着。他认为大型国有设计院的优势在于技术的储备——对世界范围内设计信息的收集,对设计经验的总结,对设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这是国有大型设计院在行业内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的基本条件。
而对于设计理念的引领,朱小地坦言大型设计院在这方面的作用,并不一定比国外学习工作过的独立建筑师和民营设计机构、研究机构显著。大型设计院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综合的实力,这种综合实力是生产力总体的发挥,通过作品在国家基本建设中的作用得以体现。


做卓越的设计企业

现在国内设计院有进行联合、做大做强的趋势,朱小地认同这种发展取向,特别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设计机构,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强设计机构在行业内的话语权,而也正是这种机制,促进了整个市场的繁荣。每一家企业做大做强的途径和理解则是各不相同,北京院不仅限于规模的扩张、更要在对行业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综合技术实力的一种完善,占领行业的高端,体现企业作用。“做强比做大更重要。”朱小地如是说。


为整个建筑界培养人才

清华大学毕业之后朱小地就来到了北京院,作为北京院内成长起来的建筑师,他对北京院的人才培养机制有深刻的体会。这首先得益于北京院的优良传统,能够给年轻建筑师以很好的外在条件。北京院内人才济济,刚毕业的学生都需要从基层做起,这是一个建筑师掌握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打牢设计功底的良好机会——建筑师在建筑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建筑师在长期的工作中进行体验。而这一过程,也是人才在设计院中培养、竞争、筛选的过程。对于建筑人才的流动,朱小地的态度很开放,他认为行业的发展需要社会的整体进步,因此通过严格的训练为建筑界输送更多的人才,是大院应有的胸怀。


设计与管理

朱小地曾在1999年设计了北京现代城。这个项目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更为朱小地获得了中国建筑学会的大奖。此时在建筑设计领域本来可以大有作为的他,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设计院的管理工作中。对此,朱小地认为设计和管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在设计中更好地组织和协调资源,同时,还能以更高的视角来审视建筑设计的工作。经过这些年对于建筑理论、城市问题、社会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以对事业执着的追求,他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具体建筑设计的工作中去。同时管理之余做一些设计工作,已经成为朱小地的乐趣。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朱小地强调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他认为这是和建筑师的工作紧密结合的。他以保障性住房为例,认为建筑师应具有社会视角,能够从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考虑保障型住房的设计,还要研究居住者的居住模式。此外,对社会负责任是设计院发展,和北京院对建筑师的培养的态度。


建筑师的一些感悟

朱小地认为建筑师对建筑的理解在超越了对建筑形式和个性追求的层面后,要更多的对建筑理论进行更多思考。同时,也一定要了解规划,在更加全面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掌控问题,而不仅仅是建筑层面的自我欣赏。另外,建筑师还应当关注当代艺术,建筑是当代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借鉴、相互影响。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