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建设世界的“地标”
鸟巢 《纽约时报》近日刊文《要把中国看作是“创造者”,而非“制造者”》,称以鸟巢(中国国家体育场)、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广州歌剧院为典型的中国建筑虽然一度引发激烈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在设计上的创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并逐渐成为像美国帝国大厦一样的世界“地标”。 广州歌剧院
CCTV大楼建成效果 该文作者、《纽约时报》编辑兼资深设计评论员爱丽丝·劳斯萨恩女士表示,中国建筑在经历最初的模仿和“西化”之后,开始逐渐强化“中国特色”,这是未来中国拥有更多世界“地标”的最大资本。
中国并非国外建筑大师的“理念试验场” “外国设计师并不能把他们的想法强加给中国,他们的作品想要在中国‘落地’,要经过层层审核。”劳斯萨恩和记者半开玩笑地说,“华裔设计师贝聿铭在卢浮宫门前建了个金字塔,法国人一直都还想和中国人算算账呢。
不仅仅是中国,而是世界的“地标” 然而,10年之后,在全球各地举办的展会上,中国的艺术作品已经不仅仅是“看着养眼”那么简单,而是“看着新奇而独特”。反映到建筑设计上,中国一些新建大建筑的设计方和建筑方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让建筑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而是志在打造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地标”。“‘鸟巢’就是一个成功案例,人们对它的质疑也渐渐消失了。”劳斯萨恩说。
中国建筑师也在快速成长 劳斯萨恩分析说,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开放带来的首先是思想和文化的解放。之后有很多外国设计师来到中国,但限于当时的物质条件,他们在设计上的奇思妙想并没有展现出来。 都市实践设计的土楼公社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