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建筑之魂
一座座散落于城市霓虹或乡野草木中的古民居,为泉州这座名城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闽南传统文化,是泉州建筑的灵魂。 来到泉州的人们眼前总会一亮:一边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让人们看到巨变中的新泉州;另一边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仿佛又让人回到那“万樯林立、梯航万国”的历史景象之中。 泉州传统建筑以它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雕绘装饰而闻名。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相继来泉考察,研究泉州古建筑,对它们蕴含的丰富文化特质以及较高的学术价值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图为泉州古民居) 我们可以从泉州古建筑上,了解其蕴含的大量文化信息。传统建筑是泉州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独特的地方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术,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是永恒的历史印迹,在它身上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历史上多种文化的成就。泉州传统建筑作为泉州建筑文化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只是反映泉州文化遗存的一部分,但它却是泉州历史文化特色的一个缩影。 开元寺大门上的对联这样写道:“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著名诗人朱熹对泉州的评价。泉州是一座有着繁荣文化的城市,是一座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共同发展、并存至今的城市传统的泉州人具有虔诚的信仰,并对当地寺庙的建造做出了贡献。泉州的寺庙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用于祭祀神明,一种用于缅怀先祖。 (图为:中西结合的洋楼) 始建于686年的开元寺坐落于泉州古城区的西街。作为福建省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每年都凭借其独具艺术性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游客。在开元寺大殿两侧各有一座石塔,名为“镇国塔”和“仁寿塔”。这两座塔是中国最高的石塔。塔的每层都有雕刻着生动罗汉的壁龛、浮雕和屋檐。在几座主殿中,我们首先进入的是有着天王造像的天王殿。在大殿后方有一条走廊,走廊上的图画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石塔和香炉。 泉州府文庙,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代,凭借其历史意义、欣赏价值和文化氛围而闻名。来到文庙,堂皇的大门体现出一种严肃的气氛。其屋檐与外墙装饰着精致的雕刻和鲜艳的图腾。进入文庙,大成殿映入眼帘。殿内,人们举办祭典来祭祀孔子——中国最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莲花池上的石拱桥是专门为科考状元祭孔而建的,它连接起了大殿和庙门。在大成殿中心摆放着孔夫子的塑像以及诸多供品。 泉州天后宫中祭祀着妈祖。妈祖是庇佑渔民远离海难的神明,也是泉台两地共同信仰的“天后圣母”。天后宫反映妈祖的丰功伟绩,显得宏大而庄重。除了之前介绍的三座寺庙,在泉州的大街小巷里还有星罗棋布的寺庙。 (图为:泉州传统建筑“出砖入石”墙面) “山与水”的完美结合,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多样的宗教生活空间,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以及砖、木、石和海蛎壳特殊材料等多种建筑材料的混合运用,砖雕木雕的装饰,典型的闽南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成就了环泉州湾传统城镇中鲜明的环境空间氛围和地域文化特征。 泉州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建筑在闽南最具代表性。泉州是著名侨乡,传统建筑文化是海外侨胞思念故乡、追寻历史的寄托,是海外侨胞联系祖国的纽带。将闽南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带入新区建设,有利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来源: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微部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