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古建筑 查看内容

古建筑之“墙倒屋不倒”

2018-6-2 15:2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0308| 评论: 0

摘要: 墙倒屋不塌就是我国古建筑里木构架建筑使用“榫卯结构”的牢固性。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建筑特别喜欢使用“土木营构”的方式来建造房子,它和西方的土石建筑和现在的混凝土建筑最大的区别就是用料和承重方式。我国传 ...

墙倒屋不塌就是我国古建筑里木构架建筑使用“榫卯结构”的牢固性。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建筑特别喜欢使用“土木营构”的方式来建造房子,它和西方的土石建筑和现在的混凝土建筑最大的区别就是用料和承重方式。我国传统建筑使用的都是以木梁、木柱为主要的承重构件,而作为墙体的土(因地区差异而产生的各种红泥、黄泥等)并不具备受力责任。

古建筑之“墙倒屋不倒”

但是在西方古建筑和当代混泥土建筑中,墙体是具备承重责任的(现浇技术墙体也不受力)。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显著的区别,也就是如果西方古代建筑墙体倒了,因为失去承重部件,整个房屋都会坍塌。但是在我国传统建筑中,由于泥土的受雨水冲刷,风蚀能力比较差,所以在使用寿命上会明显低于房屋里的木构架,往往会在某次大暴雨,或者洪水后出现墙体倒塌的房子,但是由于整个木构架是完好的,于是便出现了“墙倒屋不塌”的现象。

古建筑之“墙倒屋不倒”

前文我们说了,“墙倒屋不塌”是得益于我国古建筑坚固耐用的木结构框架,但是为什么我国木结构框架会这么牢固呢?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榫卯结构”。所谓“榫卯结构”就是在两个相邻的木构件上采用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当榫和卯通过精巧的设计咬合在一起的时候,它不仅提高了整个木构件系统的整体性,稳定性以及平均分担力的作用以外,这种结构是允许一定的位移和变量的,所以具有非常好的抗震性。

古建筑之“墙倒屋不倒”

如果你家有老式用木构架做起来的凳子,你会发现凳子之间的连接即使因为使用时间太长出现摇摇晃晃的时候,它也不会倒塌和散架,但是如果现代混凝土结构和西方的土石结构,你看到有倾斜的,就赶紧离远远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