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千年的古建筑榫卯技艺
榫卯者,凹凸也。 一榫一卯,谓之艺;一阴一阳,谓之道。以艺合道,传承千年。 神奇的榫卯…… 新石器时代:距今六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已使用榫卯,构筑干阑式木构建筑。 春秋战国:榫卯最早从建筑沿用到家具时代。 鲁班:姓公输,名班,尊称公输子。东周鲁国人,由于他是鲁国人又被称作鲁班或者鲁般。 秦汉:主体的木构架趋于成熟,榫卯也随之发展,出现了榫卯砖、企口砖、楔形砖等。 据《西京杂记》记载,这一时期出现了胡床,秦汉时期,西域禅床传入中国,仍以座为主。 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榫卯也随之发展。 隋唐:榫卯与家具和建筑,同时进入发展鼎盛时期,高型家具迅速发展,木构建筑精密坚实。 宋元:宋代美学发展到了巅峰,一切皆具文人气息,《营造法式》的颁布,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较高阶段的标志。 明清:工艺制作精湛,使用到的榫卯结构共有一百余种,建筑形体简练,建筑呈现拘束但稳重严禁的风格。 始建于明朝最大的木构建筑群—— 紫禁城 近现代:数千年的延续全屏匠师的口传心授,随着“师徒制”的逐步消失,传统榫卯结构的制作技艺正慢慢的变化与融入现代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传承和发扬这项传统工艺。 山西应县木塔(辽代),梁思成1935年实地测绘木塔为斗拱穿插与横梁立柱结构,构件通过榫卯连接,营造方式极为简洁,却能够承受千年风雨。 斗拱,一言以蔽之,就是讲受力的梁柱化整为零,变成数百个小构件,再将这些小构件用榫卯的关系组成一个大构件,于是产生了许多节点,化解外力及传递重量。 汉斯.瓦格纳从古代传统设计中吸取灵感,并净化其已有形式,进而发展自己的构思。 梁思成在中国营造学社的十多年间,运用近代科学技术,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对老匠师们的采访,对古建筑勘察、测绘、制图编制了诸多珍贵的文献。 王世襄先生是当代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及学者,他的《明代家具研究》、《名式家具珍赏》等对明式家具中硬木家具的形制、结构纹饰等所做的汾西阐述,十分经典。 乐高积木的发明者奥利.柯克有一手精湛的木匠手艺,1934年为自己的积木玩具设计了“乐高”商标。乐高积木深受榫卯影响,它的连接方式是凹凸榫合,零件的组合方式,光是榫卯就有滑榫、直榫、斜榫等多种榫卯结构。 这项源于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经历着新的传承与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