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古建筑 查看内容

古建筑之铜钟

2018-6-2 15:1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266| 评论: 0

摘要: 自佛教传入中国始,铜钟就逐渐成为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佛钟。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写道:“梵宫仙殿,必用以明×(手+耳打动之意)谒者之诚,幽起鬼神之敬。”因此,名刹宝寺皆有钟。当暮霭渐 ...

自佛教传入中国始,铜钟就逐渐成为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佛钟。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写道:“梵宫仙殿,必用以明×(手+耳打动之意)谒者之诚,幽起鬼神之敬。”因此,名刹宝寺皆有钟。当暮霭渐合,寺院庙堂钟声回荡,木鱼橐橐,与僧尼颁经声溶为一钵,增添了莲花佛界特有的神秘气氛。洪亮的铜钟声,表达了对鬼神的敬意,更是信徒们对本教的信奉与敬畏。

古建筑之铜钟

(图为铜都雕塑院制作的铜钟)

《叩钟偈》云:“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古建筑之铜钟

(图为铜都雕塑院制作的铜钟)

娑婆世界,以音声为佛事,丛林法器,以大钟为第一。洪钟高悬,不仅为佛教寺院庄严法器,亦承载着佛教甚深教义,雄浑激越振聋发聩,深沉清远警世醒人,精进击槌破除万千烦恼,嘹亮穿越生发无边慈悲,愿力通遍法界,启发自性光明,听闻者尽皆获得心灵的安定。

古建筑之铜钟

(图为铜都雕塑院制作的铜钟)

古钟,平稳厚重,端庄安祥;钟声,雄浑激越,深沉清远,给人带来无穷的遐想和美的享受。自古以来,钟就被人们赋予了一种精神,一种寄托,一种愿望。它不仅是打击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所谓“钟鸣鼎食”(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奢排场),“晨钟暮鼓”(寺庙中用以报时的早晚钟鼓,后比喻令人警悟的言语)。钟也常常是诗人笔下吟咏的题材,最脍炙人口的是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古钟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钟在辽阔的中华大地无所不在,悠扬的钟声从远古一直响彻至今。

古建筑之铜钟

(图为铜都雕塑院制作的铜钟)

每个寺庙都有铜钟,其蕴藏的功德也都被人所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无数次去敲打,叩醒我们的三毒,叩醒我们无始劫来的欲望。铜钟钟意义深广,捐钟要万人参与, 万人受用,万人祈福。这不仅仅是众人拾柴,更是因为有这个大因缘的寄托。参与的人越多,功德利益就越大,受用的人就越多。这是众志成城,一种愿力的凝聚。这个愿望去经历千百年的风雨敲打历练,终有一天都能成器成佛。活着的人在敲打中开智慧,逝去的人在敲打中远离恶道。钟声听久了,一切众生闻声欢喜,为之受用,这才是铜钟体现的最大意义。

古建筑之铜钟

(图为铜都雕塑院制作的铜钟)

钟身姓名如同终身性命,把名字刻在钟上这不仅仅是功德,而是随愿普润甘露,把幸福传递给更多的人,每一次警醒都是为了下一次愿望而努力。

古建筑之铜钟

(图为铜都雕塑院制作的铜钟)

铸钟消灾。慈悲心自然生起,功德无量,福田无量。

古建筑之铜钟

(图为铜都雕塑院制作的铜钟)

铸造工艺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主要有三种:陶质块范铸造、失蜡法铸造、复合金属铸造(合铸)。铜钟综合采用了陶质块范铸造和复合金属铸造(合铸)两种方法。

古建筑之铜钟

(图为铜都雕塑院制作的铜钟)

钟身采用了陶质块范铸造法,铜钟表面有三道水平范线把铜钟分成四部分,每部分有八道垂直的范线,把铜钟表面分成32块。具体做法是先塑泥模,然后敷泥分范,在范上留有浇口和冒气口,主干花纹从分范中翻出,细花纹在泥范上直接雕刻,分范时要留出铭文的位置,以便刻铭屠嵌入;为了使铜器具备一定的厚度,需要在泥模上刮去一层,使合范后内外范之间产生空隙,然后阴干,焙烧;合范后要留出浇口,涂泥外固,待浇铸的溶液冷却后,打碎外范,掏出内范,磨砺加工。

古建筑之铜钟

(图为铜都雕塑院制作的铜钟)

钟钮和钟身连接处采用了复合金属铸造工艺中的合铸技术,从龙足残部暴露铁芯可以发现龙形环首采取了这种技术,即先铸好铁芯,然后以铁芯为内范直接置于陶质外范中二次浇铸而成,这一技术在宋代以后得到普遍推广。

古建筑之铜钟

(图为铜都雕塑院制作的铜钟)

古建筑之铜钟

(图为铜都雕塑院制作的铜钟)

运营单位:湖北云马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 QQ:2681948974

铜都雕塑院网址:http://www.dytddsy.com/

铜都雕塑院联系 QQ:245872819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