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照明 查看内容

照明大家谈系列之“亮城计”(2)

2011-4-26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94| 评论: 0

摘要: 上回抛出了“亮城计”,又挑起了“看”与“被看”的话题,勾起了大家的兴趣,却难住了自己。情急之下翻箱倒柜查资料,还真找到了一本关于看的书。这本书叫《视觉品味---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是由美国人James Elkins 写 ...
上回抛出了“亮城计”,又挑起了“看”与“被看”的话题,勾起了大家的兴趣,却难住了自己。情急之下翻箱倒柜查资料,还真找到了一本关于看的书。这本书叫《视觉品味---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是由美国人James Elkins 写的丁宁先生译的。
书中罗列了日常生活中毫不相关的32种看的对象。比方说如何看邮票,如何看涵洞,如何看油画,如何看路面,如何看x光片,如何看古希腊b类线形文字,如何看中文和日文的书写符号等等这些人工造物类内容;还有如何看肩膀,如何看脸容,如何看指纹,如何看青草,如何看树枝,如何看沙子,如何看蛾翼,如何看晕轮,如何看日落,如何看色彩,如何看夜空,如何看幻影,如何看晶体,如何看自己的眼睛内部,如何看一无所有这些自然造物类中的内容。比如通常我们用树叶子辨别植物,面对冬天的干树枝,我们又能看到什么;当我们仔细审视沙子时发现它们是那样的不同且来自几万年前;当我们去看一幅油画时,会发现古老的油画的裂纹藏有大量信息特征;看看我们自己的眼睛,当你抬头凝视天花板的时候,视网膜上的浮游物会在天花板上飘来飘去。更想不到的是人只有两只眼睛,有一种贝壳类的动物却有1472只眼睛。章鱼的眼睛像人眼,但大眼中据说有两千万个小眼(受光疱囊),可以想象它们如何看的又看到了多么的不同。因此书的作者说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看东西的书,而是一本关于为了看而停下来花时间的书,停下来直至看到世界的诸种细节慢慢地展示其自身为止。
看过该书我才悟出这是一本告诉你“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书,肩膀,树枝,指纹,青草,沙子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被James Elkins看得是如此的不同,如此的有哲理,如此的有魅力,如此的有意义。
让我们回到亮城计的主题吧。亮城的对象是什么,是城,看什么,看城的夜景,目的是什么,看出魅力,看出不同,看出价值。因此我想借用上述书名建议看城也要“视觉品城----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城是人造的。小的城是依附于自然的聚落,城的魅力在于城与自然的结合。真正成规模的城都是人类战胜自然的结果,因此造城的规矩成为看城的依据和美学准则。如中国的造城术有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样一种城的图形就浮现出来了。笔者为了看城方便就把城分了类:有山有水的就叫山水城市,九经九纬的就叫图形城市,有水岸相隔的就叫断面城市,有标志物鹤立城中者就叫地标城市。每种城有每种城的魅力,每种城有每种城的不同品法。
有没有价值,其实一目了然,古代筑城看风水,背山面水为上。古代筑城看方位,图形规矩为准绳,再有城中建九重塔百里相望为自豪。外国也有证:看可怜的埃及,方尖碑都被他国掠去,当成城中地标物。今日还有证:迪拜高楼已到800多米,试与天公比高,看谁能超?
有上述要素的,显然有价值。要亮城,就得找这些个要素来。其实中国早些时候已作过中国城市魅力排行榜,就是按这些个价值要素打分的。国务院还认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说明那样的城市更有价值。
实际上现代城市在向市政城市(有道路高架穿梭于城中的现代城市者笔者起名叫市政城市)方向发展,城市在快速功能化和趋同化。为什么这么说呢?信息已经互联网,因此国际化开始主导城市形态和需求的方向。例如现代建筑就是无国籍的,建到哪里都行,因为设计师在跨国工作,建材在通用。还有全世界的道路是一样的,高架桥是一样的,路灯是一样的,加油站是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汽车是一样的。还有国际品牌在各国是一样的,因此高档商业街白天晚上都是一样的。于是市政城市的夜景也是大同小异的,由荧光灯照亮的办公楼,钠灯照亮的道路(以后会是LED灯),发光塑酯板雨蓬的加油站,还有那个麦当劳黄色光的 “M”。花纹如蛙皮的LV的发光墙。
其实人的衣食住行言的趋同化早已开始,穿西装,吃快餐,住公寓,开汽车,同时猛练英语。
在这样的趋势状态下,我们还得找出有价值的载体,找出不同,找出价值。还要不放弃“品城”,法宝离不开“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为了品城,笔者胆敢把城分类为山水,图形,断面,地标,还有市政诸多类型城市,实际上在现代城市都是综合的,应该叫综合城市。如何在综合城市中发掘有价值的载体,是亮城的前提与基础。但发掘载体并不只是设计者的事,钱学森同志就提出要建设现代的山水园林城市,易中天先生写了一本“读城记”,读的就非常高,我们设计师只有请教的份儿。“读”透才能“品”,有“品”而后“赏”。
谈到品城,实际上“品”主要讲究的是速度问题。慢至静乃至止方能得个中三味。欲速则不达,就像品茶一样,坐下来慢慢地嘬。哪有坐汽车品城的,走马观花都要不得。品城还有一个重要条件是在哪里品,看戏无论头等座二等座普通座要有座。看城也需绝佳处,就是观景点,有自然条件可利用者为上。如重庆的一颗树,将渝中半岛夜景净收眼底,可谓天下第一自然品城点,当然城本身的夜景是不是为品而建也被“品”了。还有上海天赐黄浦江形成外滩也是一绝佳品城线,浦东的高楼大厦连同倒影的夜色像宽荧幕一样被品。没有品城位置谈不到品城,自然条件不好的怎么办,人造观城点。北京就有超高层酒店银泰中心最顶层设亮餐厅,餐厅着实挺暗,观城确实挺全面。
品城还有角度问题,应因城而观。前面提到的山水城市要选能见山见水见城的角度,而图形城市首推鸟瞰,看断面城市要建设滨水走廊,地标城市条件就宽松一点。一个城市包容了上述多特点怎么办呢,那就多设点吧,公司大了还设分部呢,道理亦然。
这回对城作了诸多评说,目的是想说品城也是设计师首先要琢磨的事,就像厨师要选料备料一样,用光就同于厨师看火候一般。
写到搁笔处,忽然想到今天(3月27)是地球一小时日,就是倡导全世界晚上熄灯一小时其中特别提到了像中国的水立方,东方明珠,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悉尼的歌剧院等等,想必是这些景观的夜景举足轻重。
其实想要熄灯的就是希望亮起来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