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高品质住宅获国家力挺

2016-9-19 08:3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63| 评论: 0

摘要: 在房地产市场分化进一步加剧、去库存压力不减、行业资本暗中较劲等各种矛盾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高品质住宅”这一提法频频出现,引起了业内关注。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表示,鼓励品牌房地产开发 ...

在房地产市场分化进一步加剧、去库存压力不减、行业资本暗中较劲等各种矛盾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高品质住宅”这一提法频频出现,引起了业内关注。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表示,鼓励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收购现有房地产项目,通过品牌注入、提高住房品质等方式,消化房地产库存。这似乎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为发展高品质住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

发展高品质住宅是最好的供给侧改革

无独有偶,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最近也提出:“供给侧改革也要有抑有扬。抑的,是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扬的,是高品质住宅。要用政策激励机制引导市场供应高品质住宅,对用产业化、集成化、信息化手段和新型建造方式生产的高品质住宅,要给予信贷等优惠政策,降低高品质住宅初期发展的建设成本,支持房地产企业发展优质产品。”

他还表示,高品质住宅是房地产绿色化、智能化、产业化的直接体现。有必要将绿色、节能、智能等要求纳入建设标准,将住宅性能等主要指标,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使更多符合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标准的高品质住宅获得政策支持。

今年以来,国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使消费升级势能持续释放。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27.9%和42.1%。其中,满足改善型人群,体现舒适性、个性化需求的高品质住宅功不可没。

什么叫高品质住宅?按国家标准《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的划分,住宅除了有适用性、环境性、经济性、安全性、耐久性五方面性能之外,还有等级划分,如A级住宅划分为1A、2A、3A三个等级,1A是经济适用型住宅,2A是舒适型住宅,而3A是高舒适度住宅,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高品质住宅。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一位专家认为,高品质住宅并不是高价、豪宅、奢侈地产的“代名词”,而是房地产行业高品质建造、高技术含量、高质量服务的综合体现,包括住宅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新材料应用、园林景观、绿色环保、节能循环、社区配套、智能化技术、互联网+等方面的评价,同时尽可能用新型建造方式施工,既节能环保、省工省料,又节约成本。

为高品质住宅正本清源

这位专家还表示,当前要为高品质住宅正本清源,体现其高性价比和为消费者节省成本的宗旨。现在很多人一提高品质住宅,就认为是高净值人群购买的住宅产品,实际上,随着购房人群的多样化和一些大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不一定只有高净值人群才对产品品质、物业和配套服务有更高要求,普通家庭对高品质住宅也有一定需求,只有大部分家庭能买得起高品质住宅,住宅质量才能全面带动起来,进而推动高品质住宅的全面协调发展。

过去一提高品质住宅,人们就想起“星河湾”等品牌,但这种情况目前也有所变化。从上半年销售业绩看,除了在上海、广州等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外,高品质住宅在沈阳、西安、青岛、太原也开始回暖。据我国500强房企1-6月销售统计显示,高品质住宅的购买力同比有所增加。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要利用高品质住宅市场占领改善型需求,撑起郑州改善型住宅市场。今后开发企业应把产品做出亮点,将城市人文、历史、资源结合到住宅上来,既要将项目打造成高品质,也要提供高品质生活。

怎么打造高品质住宅?除了需要在设计、技术、工艺方面发力外,关键要靠品牌引领。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这为房地产业、建筑部品业利用品牌培育住房新动能,特别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房地产企业、建筑部品生产、供应企业,都认识到了品牌的引领作用。但当前,我国住宅品牌发展严重滞后,产品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做大做强品牌,扩大品牌辐射,支持高品质住宅发展,为品牌建设和产业升级提供服务。

发展高品质住宅要有高质量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要发展高品质住宅,就要有高质量的标准,要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我国住宅标准与国内国际标准接轨;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发展指数等研究,发布客观公正的品牌价值评价结果以及品牌发展指数,逐步提高高品质住宅的技术标准和公信力、影响力。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一位专家表示,一方面,要着力提高住宅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激励房企和配套的部品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多渠道增加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建立高品质住宅的标准体系,为高品质住宅在消费市场立足保驾护航。

高品质住宅也要与绿色健康消费观念进一步融合。阿里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绿色消费者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绿色消费者群体达到6500万人,近四年内增长14倍。绿色消费理念在三四线城市认同度,与一二线城市基本持平。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今年3月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绿色消费主要表现为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阿里大数据显示,家装用品、家居用品、家电用品,在绿色产品销售中名列前茅,同时人们对绿色建材在高品质住宅的使用的诉求越来越高。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表示,目前绿色消费人群只占我国人口的5%,但在一些西方国家已超过50%。

“不仅要在消费领域多生产和供应绿色食品,也要在人居方面,提供绿色和健康的住宅产品和生活方式。”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钱小军认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指出,我国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但供给体系,特别是绿色供给规模和结构还不能适应消费需求,加上绿色产品缺乏权威认证和标识、尚未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价格过高等,都影响着绿色消费模式的形成。需要从消费源头抓起,对供给侧进行绿色化改革。

“房地产和建筑部品企业应把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标准,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包括住宅设计、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等,都应主动采用绿色技术,丰富绿色建筑的供给结构,同时做好对绿色建筑和低碳环保住宅消费的追踪,让高品质住宅尽快接入更多绿色环保概念。目前,国家认监委正在制定绿色产品标识与认证体系,有望年底出台。”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监管部二处处长徐秋媛透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