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成空城 要用多少农民工才能填满?
摘要:在厦门务工的农民工兄弟,不但将能及时足额拿到工资,还将能租到称心如意的房子,甚至购房入户,成为“新厦门人”。 农民工在厦门务工的农民工兄弟,不但将能及时足额拿到工资,还将能租到称心如意的房子,甚至购房入户,成为“新厦门人”。厦门,就要打造这样一个让农民工兄弟感到温暖的城市。日前,厦门市政府印发《厦门市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实施办法》。《办法》提出,农民工在集美新城、海沧新城、同安新城、翔安新城购房可以落户。 厦门将“新城购房落户”的政策,赋予了温暖含有。厦门的解释说:外地人、农民工也想在厦门有个家,政策的出台满足了诉求。理论上来说,厦门的规定,确实会惠及一批农民工,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厦门人。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才是城市温暖的怀抱,才是城市炫美的风景。 不过如果细究,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政策出台的另外一番意思。如其说是打破制度藩篱,是搬走落户石头,倒不如说是为了卖房子。眼下的一个事实是,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地方,都出现了买房难。开发商都在火急火燎的冥思苦想。无疑,拉低价格才是上上策。遗憾的是,在利益面前,谁也不想放弃肥肉。于是乎,房产市场上演了一场拉锯战。开发商和老百姓都在打一场心理战役。老百姓输了,则房价依然会坚挺。开发商输了,则房价能回归理性位置。 在这个时候,厦门出台农民工“新城购房落户”的真正意义也就呈现出来了。固然有温暖农民工的意思,但是也有帮助开发商卖房子的味道。这种推进房产销售的办法,我们见的太多太多。 苏北某县建设了一个巨大的新城。结果怎样?五六年时间过去了,新城依然是空城。只有政府的几个部门在那里办公。而对于政府来说,他们总是“办法都比困难多”。如何办?政府下了一道死命令,全县所有单位必须将办公地点搬到新城。原来这个地方的新城和老城距离很远。到了新单位上班自然就不方便了,那里的空空的房产交易也就火爆起来了。 也是在苏北一个县,新城的房产销售出现了萧条场面。几家开发商找到领导想降低销售价格,结果说着“以民为本”的领导竟然坚决反对,不允许降低价格,否则今后就不再优先提供用地。其言外之意也是明白的。降低了价格,储备的想卖给开发商的土地也就会降价,这让财政收入减少不少。说白了,固守房价的其实并非开发商,还有政府的卖地情结。 回归到厦门的“新城购房落户”政策上。同意农民工购房落户的地方全部都是新城区。如果真的是关爱农民工,如果是真的想打破落户藩篱,那么为何只有在新城区买房才能落户?新城成为空城,新城成为鬼城,已近成为全国现象。填满新城需要价格回归。有几个农民工能买得起?又该用多少农民工才能填满新城?排山倒海的建设新城现象该反思了。 一如厦门,如果人家农民工在老城就业,何必逼着他们舍近求远到新城买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