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09建筑双城双年展首个外围展“蜉蝣剧场”昨开幕

2009-11-30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01| 评论: 0

简介:研讨会一景。 观众在观看“蜉蝣剧场”。 昨日下午,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首个外围展“蜉蝣剧场”在上梅林中康路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一楼圆筒艺术空间举行,展览开幕后还举行了“城市更新过程 ...

研讨会一景。

观众在观看“蜉蝣剧场”。

昨日下午,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首个外围展“蜉蝣剧场”在上梅林中康路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一楼圆筒艺术空间举行,展览开幕后还举行了“城市更新过程中闲置空间的活化及利用”研讨会。

虽然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开幕式要在12月6日才举行,但此前已有不少活动提前拉开帷幕。昨日开幕的“蜉蝣剧场”是本年度双城双年展的8个外围展之一,该项目由中瑞建筑小组“Archiplein”设计。展厅正中央摆放着一个拆建中的上海里弄片区模型,而在片区中央矗立着一个圆形的剧院般的发光体建筑,在展厅四面的墙上投影着上海近年来的拆迁新闻,以及弄堂内的生活影像。策展人之一方维一告诉记者,中国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旧城改造,在将拆未拆之际会出现许多废墟空间,此作品源于他们对此现象的思考:是否能在旧城即将逝去、新城尚未建立时所形成的空闲时间与空间内,建立一个保存记忆的临时建筑?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个概念“蜉蝣纪念体”(模型中的发光体便是),白天人们可以在里面共享各种拆迁、拆建与废墟信息,积淀不同的记忆与历史;夜晚,人们从白天收集的脆弱的素材中启发灵感,一起创作剧目、音乐、诗歌,自由分享。“蜉蝣取‘蜉蝣之命,朝生暮死’之意,表示极短的时间。‘蜉蝣纪念体’是个存在时间很短的建筑,但它能对处于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中的人们保存瞬间的文化记忆。”

在研讨会中,专家们对该作品的价值以及城市改造、闲置空间的活化利用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建筑设计师张之杨认为,人们在提到拆迁旧房时总是习惯性地为逝去的历史而感伤,而“蜉蝣剧场”则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角,即把消亡与再生都看作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并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他还提出一个概念“逆建筑”,即建筑师在思考如何建立一座房子的时候,同时要思考是否有手段去消解一栋建筑。

据悉,“蜉蝣剧场”将在圆筒艺术空间展览至12月29日。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