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张永和:我只干盖房子一件事

2009-8-18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10| 评论: 0

简介:文 记者 马生泓 人物摄影 刘玄 非常建筑,一个15年前的新生事物——独立建筑设计工作室,今天已是一家成熟的建筑事务所,承担着一系列挑战性项目;张永和,曾经苦苦探寻当代建筑的本质,现在仍然继续着他的探 ...

文 记者 马生泓 人物摄影 刘玄

非常建筑,一个15年前的新生事物——独立建筑设计工作室,今天已是一家成熟的建筑事务所,承担着一系列挑战性项目;张永和,曾经苦苦探寻当代建筑的本质,现在仍然继续着他的探寻,乐此不疲。

非常建筑缘起

1993年,张永和和夫人鲁力佳要在美国开设一间建筑设计工作室。两人在跨入注册机构门槛的那一瞬间想起工作室要有个名号,鲁力佳说就叫非建筑吧。此前,张永和和鲁力佳已有若干个项目未有建成,很挫折,“非建筑”算是自嘲。当时张永和说那样的话还有人再来找我们盖房子吗?还是叫非常建筑吧。于是,花7.5美元注册的非常建筑工作室开张了。

“15年了,我也记不清楚当时非常建筑这个工作室的名字到底有个什么含意。只是当时中国很不习惯和个人打交道,因此我们决定注册一家公司,叫做非常建筑。
“当时我觉得中国的许多建筑盖得不建筑,关心的不是建筑的实质性问题,比如结构、使用,而想的都是怎么把外形做得张扬。我们感兴趣的是一个比较本质性的建筑。如果注重建筑外形的建筑算是主流建筑的话,那我们做的本应该是正常的建筑就成了不正常的建筑。非常建筑的名字也许可以从这两方面模糊地解释。
“其实,即使到了今天,对建筑形象的消费远比建筑本身厉害,建筑好象走偏了。我们从15年前的非常建筑工作室发展到今天的非常建筑事务所,一路颠簸,尽管有所建树,感觉还是举步维艰。”

寻找盖房子的机会

1993年,张永和开始奔波于大洋两岸。1996年放弃了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的教职,回到北京。之前,他的许多设计和竞赛获得国际奖项,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和休斯敦的莱斯大学他是成绩斐然的年轻教授……然而,他选择回到北京,一干就是十几年。辗转多处后,如今,非常建筑事务所坐落于圆明园附近。
早年工作室的日子里,张永和对同事说:“如果有人想找我盖房子,即使是个很小的房子,我也要尽心尽力。如果房子盖成后有人看了喜欢,觉得这房子盖得还不错,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也许因此会有下一个房子需要我来做。”
 1998年,非常建筑工作室出了第一本作品集,叫《非常建筑》,收录的作品中只有两个是建成的。
 
“为什么到北京做工作室?很简单,我是建筑师,我想盖房子,美国没有机会。即使现在,美国建筑市场也不好。
“我们从1996年开始有房子盖起来。《非常建筑》里是只收录了两个建成的,因为其他的没有盖出来。我们当时想的和中国对建筑师盖房子的认同标准不一样,要让每一个人理解是很难的。由于之前我一直在国外的学校任教,对建筑实践并不熟悉,不知道一个房子的产生有一系列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关系,闹不清楚。别人不知道我们在想什么,我们也不清楚别人在想什么,所以盖房子的过程曲折、艰难。”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