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北京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北科大体育馆&北京中轴线

2007-12-18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90| 评论: 0

摘要:   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的西北郊,曾有个“满井村”,因 北京科技大学 南门一口四季满而不溢的井得名。于是,北京科技大学似乎和井也十分“有缘”,看它的平面设计图,竟也是呈现一个“井”字,按功能将北京科技 ...
  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的西北郊,曾有个“满井村”,因北京科技大学南门一口四季满而不溢的井得名。于是,北京科技大学似乎和井也十分“有缘”,看它的平面设计图,竟也是呈现一个“井”字,按功能将北京科技大学分为9个区域,在这其中,一条代表着校园“文脉”的中轴线横贯东西。如今,“满井”早已干涸,但不变的是那井字结构,而奥运即将到来,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作为2008年奥运会柔道、跆拳道的比赛场馆,坐落于“井”字的中央区域、校园的中轴线上,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了北京科技大学的“文脉”。

  以整个北京城来说,也有这样一条脉络贯穿了北京南北,这便是北京的中轴线。这条“脉”一直从永定门延伸至钟鼓楼,全长达7.7公里,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同时它还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在850多年前,北京被称做京中都,1620年成吉思汗曾三次攻打京中都,后来忽必烈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元大都。

  中国古代帝王建筑格局多为“坐北朝南,殿宇接天”,为的是构建君权“受命于天”的假象。但从元代始,至清朝亡,有33代皇帝办公、寝居的地方,却并不是“正南正北”的朝向。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北京的“中轴线”与子午线有着2 度多的偏离,如果北京中轴线继续往北延伸,延长线恰好通过距离北京270多公里的古开平,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苏默——元上都遗址的所在地,而元世祖忽必烈实行“两都巡幸制”,冬天在元大都办公,元大都便是“冬都”;夏天则在元上都办公,即为“夏都”。中轴线的些许偏离或许恰恰是元世祖“有意为之”。

  在历史上,中轴线作为北京主脉经历了很多变迁,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择址建设元朝国都——元大都,即明清北京城的前身,这时中轴线只长3.7公里。在明朝初年,大将军徐达将元大都北城墙拆掉南移,东、西、南仍沿用大都城墙,中轴线长4.78公里。明朝永乐年间,则沿用了元大都的城市中轴线,并修建紫禁城,将元大都南城墙向南推2公里,形成了明北京内城。到嘉靖年间,北京外城开始增建。直到清朝定都北京,这条中轴线没有经历大的改动,只是沿袭明代格局,这时的中轴线长7.86公里。

  1949年以后,经过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从西到东的又一条中轴线的建成成为北京城的另一条脉络,在东西长安街两侧,具有浓厚商业气息的王府井、鳞次栉比的高档酒店和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天安门城楼、古天文观象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条中轴线恰好构成一个十字构架,而这两条脉络则分别见证了北京历史的辉煌和现今的飞速发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