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处老建筑成八大关缺憾
“八大关内怎么会有这么多破旧的老楼?”12月10日上午,来自江西的游客肖先生向本报反映,汇泉路附近的4处优秀老建筑成了“荒宅”,与周边优美的环境格格不入。记者调查发现,这4处优秀老建筑因无人管理,年久失修,门窗失踪,墙皮脱落,砖石裸露,已成为八大关景区的“伤疤”。这4处老楼为何无人管理?何时将得到修复?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现场目击 四处老建筑破败不堪 12月11日下午,赶到正阳关路和汇泉路交界处,找到了肖先生所说的4栋老建筑,1栋位于正阳关路3号,另外3栋分别位于汇泉路2号、4号和6号。 发现,进出4栋老建筑的门均已被用砖石堵住。翻墙进入位于汇泉路2号的老建筑院内,老楼正门前的一棵老槐树已经枯死,斜倚在老楼的琉璃瓦上,黄褐色的木制大门只剩下门框,楼内的地板、楼梯上积满厚厚的灰尘。 随后翻入汇泉路6号老建筑的院内,看到主楼楼顶的红瓦也已经残损过半,整栋楼的外墙已经剥落,砖石裸露在外面。在6号老建筑旁边的就是4号老建筑,属砖木混合的老式平房,濒临坍塌。而正阳关路3号砖木结构的两层老建筑也已破败不堪,楼内外到处是生活垃圾。 家住荣成路的刘先生说,他早晚到海边散步时,都会从这4栋老建筑前走过,经常看见有拾荒者翻墙进出老建筑,晚上有拾荒者住在里面。 >>>记者调查 因手续审批等耽误修缮 从房产部门了解到,这4栋老建筑的产权属于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早在2002年,本市开展的八大关房屋抢救性修复工程中,将急需抢修的11处老建筑作为试点“样板楼”,包括正阳关路1号和3号,汇泉路2号、4号和6号,荣成路6号、10号、12号、14号,嘉峪关路11号,函谷关路25号。 据了解,2002年开始进行的“八大关别墅维修工程”,就是要通过抢救性的修缮恢复八大关的整体景观和谐,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恢复八大关景区建筑当初的原貌。 为什么2002年就被划定为抢救性修复的试点“样板楼”,5年之后却仍然没有得到及时抢修?当时负责八大关老建筑修缮的青岛房产置业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2003年11月,荣成路6号、10号和14号老建筑的试点抢修已经完工,从设计维修方案到修缮完工仅用了8个月。”但正阳关路和汇泉路上4处老楼的修缮,因手续审批等原因被耽误,修复工作最后不了了之。 >>>专家说法 四处老建筑都是“文物” 据曾经参与制定八大关历史建筑修复规划的文史专家鲁海介绍,这4处老建筑位于八大关风景区内,均属于历史保护文物。“汇泉路2号老建筑总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在上个世纪30年代时就已经是青岛有名的饭店,名字叫‘可乐地饭店’,由一位俄国人经营,以后改由韩国人经营。”鲁海先生说。 据鲁海先生介绍,汇泉路6号老建筑的主楼是传统的中欧民居风格,尖顶、露台、对称,底层设有另开门的地下室,“2002年决定对11处老建筑进行抢修时,曾经专门邀请德国的建筑设计专家对汇泉路6号楼的整修进行设计,德国专家曾就6号楼提出‘修旧如旧’的建议,并称可以在德国的老建筑中找到6号楼的‘姊妹楼’,可见该楼的保护价值有多大!” >>>利好消息 老建筑修缮已公开招标 12月11日下午,记者从市建委获悉,荒置时间长达5年之久的这4栋老建筑的修缮工作,目前有关部门已经进行了公开招标,修缮工作将于近日启动。 根据市建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中标单位将组织专家对4栋老建筑的修复进行设计,本着“修旧如旧、翻新如旧”的原则,恢复4栋老建筑的本来面貌,届时八大关内的“伤疤”将得到彻底治疗。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