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简介: 庆州是韩国著名的 历史古都 ,有如西安是中国的历史古都一样。大概就是因为这种缘分,在中韩两国1992年8月建交之后,庆州和西安最早缔结为友好城市。我和我的先生在韩国工作近六年期间,曾多次走访庆州,每次 ...
庆州是韩国著名的历史古都,有如西安是中国的历史古都一样。大概就是因为这种缘分,在中韩两国1992年8月建交之后,庆州和西安最早缔结为友好城市。我和我的先生在韩国工作近六年期间,曾多次走访庆州,每次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庆州位于韩国东南部,属庆尚北道,曾是新罗时代的首都。公元前57年,新罗即在朝鲜半岛建立国家,定都庆州,当时称为“金城”。公元七世纪中叶,新罗统一了半岛上的另两个国家百济和高句丽,进入鼎盛时期,直到公元935年。庆州作为新罗的首都具有千年的悠久历史。 庆州是韩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我第一次去庆州时,发现这里到处是古色古香的低矮房屋,连市区都很少见到高楼大厦。据韩国朋友介绍,这是因为庆州遍地埋藏着文物,建设者们不敢轻易在这一地区动土。庆州古迹很多,其中以佛国寺和石窟庵最为著名。以前学历史时只知道,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新罗后,佛教文化在朝鲜半岛得到全面发展。如今亲临佛国寺,才知道它是新罗千年文化的代表作,也是佛教文化发展的产物。走进佛国寺的大门,我立即被雕梁画柱的宫殿和一座座古塔所吸引。殿内保存着木刻印版印刷的佛经,园内宝塔中至今还保存着陀罗尼经的最古老的版本。坐落在山上的石窟庵则到处可见精湛而美丽的石雕艺术。一座释迦牟尼像是用几何学原理建造的,它坐落的位置使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佛像头上,金光闪闪,绚丽夺目。佛国寺和石窟庵于1995年获世界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庆州还有著名的“古坟公园”——大陵苑。进入园中,我立即被满园绿色所惊呆。原来,园中分布着埋有新罗时期各代王朝英灵的23座大型坟墓,都被齐整的绿茵所覆盖,犹如铺上了一层绿绒毯,与公园的草坪和绿树交相辉映,形成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陵墓中发掘出许多珍贵文物,有精美的金冠及各种饰物。人们进入一个叫“天马冢”的古坟,可以看到古坟的内部构造及被发掘的文物展品。在庆州地区,年久风化的多层宝塔、佛教浮雕、庙宇旧址、城堡遗迹,比比皆是,随处可见。真是蓝天之下遍布古代文化的遗迹,难怪韩国人称庆州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当然,庆州还有一座有围墙的大型博物馆,这就是“国立庆州博物馆”。它集中陈列了在庆州及其附近地区出土的文物,共有8万余件,日常展出的便有2500多件。博物馆外有一口大铜钟,称为神钟。传说建钟时一个小孩被埋在下面,钟建成后,每敲一下,就发出孩子呼喊妈妈的声音,层层叠叠,悠悠颤颤,清纯悲戚。博物馆内外的这些文物成为新罗千年文化的一个缩影。 庆州还是一个美丽的“樱花城”。我头两次去庆州都是在秋季和冬季,乘车经过的道路两旁种满树木,秋季只见绿叶,冬季只见光秃秃的树干和树枝,至于它们是什么树,我从没有注意过。1994年4月,我们陪同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夫妇访问庆州。汽车驶进市郊后,沿着公路向前看去,两旁的树木似被白雪覆盖,又如白云中粉雾弥漫。正在奇怪之中,汽车驶入了花的海洋。原来这些树都是樱花树,4月份正值樱花盛开,庆州市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樱花节。只见樱花树下汽车成行,游人们扶老携幼正在赏花。更令人惊奇的是,汽车经过的所有道路,无论是市内还是市外,几乎所有的树都是盛开着的樱花树,一团团,一簇簇,无限美丽。秋冬季节曾见过远山近山都是成片的树林,此时却是漫山遍野的樱花,白色的,粉色的,一层层,一片片,蔚为壮观。我坐在车里,兴奋不已,真不知庆州除了是一个满地文物的博物馆外,还是一个开满樱花的大公园。1997年4月,我们陪同王光英副委员长夫妇访问庆州时,再次观赏了樱花盛开的瑰丽场面。 韩国新罗的鼎盛时期正值我国的隋、唐时代,两国即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当时庆州和长安(今西安)的使者经常通过友好往来进行物资和文化的交流。据历史记载,庆州的城市形状就是根据长安的格局兴建的。后来这种关系一直延续下来,中韩两国建交后,庆州和西安的往来更加频繁。不仅如此,1995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韩国时,也到庆州进行了参观,我们夫妇有幸陪同。江主席到达庆州的当晚,即出席了庆尚北道知事李义根举行的欢迎宴会。他在祝酒辞中回忆庆州与唐朝的友好关系时不无感慨地说,中韩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真是源远流长,庆州与唐朝的密切交往在两国友好关系史上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的篇章。江主席特别为庆州与西安结为友好城市而高兴,他说:“中韩建交不仅促进了两国友好合作的全面发展,也揭开了庆州同西安友好交往的新的一页。”“双方民间友好交往与合作不断加强和扩大,这对两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韩两国有着上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继承和发扬传统,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江主席和夫人在参观佛国寺时,韩国朋友将最古老的佛经复印本赠与江主席作纪念。我想这一珍贵礼物是中韩两国友好关系的见证,也是庆州和西安长期历史交往的见证。 延静,原名谭静,1958年北京大学东语系朝鲜语专业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工作,任翻译并参与主管朝鲜半岛事务,在外交部亚洲司和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先后任随员、三秘、二秘、一秘。1992年中韩建交后,随丈夫、中国驻韩国大使张庭延前往首尔任职。两人曾以“延静”笔名发表过多篇文章,著有《出使韩国》、《永远的记忆》。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相关分类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