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现代建筑派大师之二: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1887-1965)(四)

2007-9-19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39| 评论: 0

简介:  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积进分子和主将。1887年10月6日出生于瑞士一个钟表制造者家庭。他早年学习雕刻艺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在巴黎A·佩雷和柏林P·贝伦斯处工作,1917年移 ...
  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积进分子和主将。1887年10月6日出生于瑞士一个钟表制造者家庭。他早年学习雕刻艺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在巴黎A·佩雷和柏林P·贝伦斯处工作,1917年移居法国,1930年加入法国国籍。1928年他与W·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65年8月27日在美国里维埃拉逝世。

  勒·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1923年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书中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

  1. 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
  2. 屋顶花园;
  3. 自由平面;
  4. 横向长窗;
  5. 自由的立面。

  他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是对学院派建筑思想的有力冲击。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萨伏伊别墅(1928-1930)、巴黎瑞士学生公寓、平台别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脱模后不加装修的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命名为粗野主义(或新粗野主义)。

  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品有马塞公寓朗香教堂昌迪加尔法院拉吐亥修道院等,其中朗香教堂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神秘性已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回复到巨石时代的史前墓穴形式,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的精品。


  昌迪加尔是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印度旁遮普邦的新首府,面积约3600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为50万(一期为15万人)。

  昌迪加尔的建议地点由政府选定在喜马拉雅山多岩的支脉山麓地带,在两条相距约8km的河流之间是一块略向西南倾斜的高地,平缓的地貌适合于任何规划体系,勒·柯布西耶的城市形态象征生物形体的构思构成了城市总图的特征。主脑是行政中心,设在城市的顶端,以喜马拉雅山脉为背景,商业中心犹如人的心脏,博物馆、大学区与工业区分别放在城市的两侧,似人的双手,道路系统构成了骨架,建筑物像肌肉一样贴附其上,水电系统似血管神经遍及全市。

  勒·柯布西耶采用了他早年规划中特有的方格网道路系统,昌迪加尔的总平面不是棋盘方格,横向街道呈微弧度线型,增加了道路的趣味,所有道路节点设环岛式交叉口。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大学区和车站、工业区由主要干道连成一个整体,次要道路将城市用地划分为800mXl200m的标准街区,在这样一个基本框架中布置了纵向贯穿全城的宽阔绿带和横向贯穿全城的步行商业街,构成了昌迪加尔总平面的完整概念。

  在每个街区中,纵向的宽阔绿带里布置有诊所、学校等设施以及步行道、自行车道,横向步行商业街上布置了地段商店、市场和娱乐设施,其余部分开辟为居住用地,以环形道路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向心的居住街坊。

  行政中心是昌迪加尔的核心与标志,由秘书处办公楼、议会大厦、总督官邸 和最高法院组成。前三者布置在进入行政中心的主干道左侧,最高法院远离它们,布置在右侧,加之雕塑、水池、步行广场和坡地、草地,构成了均衡而又极为精致的平面(如图2)。

  在设计中勒·柯布西耶充分汲取了印度传统建筑的地方性、民族性特征,以极为娴熟的构图手法表达了新与旧、民族与国际相互统一和谐的设计思想。为了抑制秘书处办公楼的巨大体量,他就使它远离主干道,并以端头朝向城市,因此,当人们进入行政中心时,可以从最有利的视角看到议会大厦富有个性的建筑形象,这样,在穿过整个行政中心时,人们始终处于一种均衡的构图之中。

  在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上,显示了勒·柯布西耶独特的智慧,昌迪加尔的地理位置介于喜马拉雅山区与漫无边际的印度平原之间,北印度深谷切割的连绵的山脊、尖顶的峭壁以独特的“布景”作为城市无比壮观的背景,勒·柯布西耶清楚地理解“地理精髓”,采用横向弯曲的道路,低平的建筑形式,以及行政中心选址于城市顶端,强化了巨大山峰在城市中的地位及意义,把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环境的无可比拟的价值表述得淋漓尽致。


追忆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20世纪的建筑巨匠柯布西耶(Lc Corbusier)一生有大量的作品,然而有两件小品最让人动情,一个就是柯布为双亲在日内瓦湖畔建造的极限住宅,另一件就是陪柯布终结人生的南法尼斯地中海马丁岬的休闲小屋(cabanon)。


柯布西耶,于1965年8月27日,在离这间小屋不远的地方海浴因心脏病发做,而和他久仰的大海永远保持着平行。一位有着地中海之子之称的来自瑞士山中的孩子,回到他深爱一生的地中海怀抱中去,结束了人生的之旅,然而休闲小屋就是柯布西耶生涯的句号。

仅仅是计划

20世纪30年代一批生活在大都市巴黎的艺术家们,选了南法尼斯这个地中海边上逃避闹市的桃园,柯布也是其中的一位。柯布不只每年到这里度假,而且发现了这里有着一块野生的土地,于是和当地的土地拥有者共同策划建筑计划。凡是和艺术家打过交道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当你还在钟情一个共同策划时,艺术家已经被策划过程中偶然得到的灵感所劫持而逃之妖妖,最终其计划只停留在策划阶段。

简言之,柯布西耶先后在马丁岬有四个计划,一个是在一位妇人拥有的柠檬田的斜坡上建造集合住宅,计划名是取当地的地名Roqebrune的头文字ROQ,他还为这个独特的集合住宅设计方案226x226x226系统专门去申请了专利,所谓226系统,首先是由一个226米长的金属山型钢组合的构筑框架,然后再将地面、墙壁、天花板、厨房、浴室、储藏柜等插在构筑框架内,然而这个系统也只停留在方案设计阶段

第二项计划ROB是以土地主人Robert的名字命名,其计划是ROQ的缩小版,既用同样的手法设计的集合住宅,形式上是一字型十二间的六幢连体,柯布自己也参加投资经营,结果同样也只是方案而已。

最具戏剧性的是休闲小屋,它本来是作为ROB计划完成为止的临时房,而后来主人让给了柯布西耶,然而柯布为这个只有十六平米的极小小屋倾注了异常的热情,以后我们才知道柯布是把它作为标准空间模特的建筑题目加以研究,休闲小屋实际上是柯布的试验场,它成了柯布一系列建筑设计方案的雏型。

DC方案是由五间连在一体的住宅,柯布和大家都为这一方案花了不少时间,然而当要开工之前柯布突然要求中止,理由是怕遇到暴风雨时建筑下部经不起海浪的冲击,然而真实的原因是柯布不想让DC宅挡住从休闲小屋正面看美丽的地中海,可见柯布爱海如命。

此外出了休闲小屋沿着往左拐走几米,有一间只有休闲小屋一半面积的小屋,那是柯布的工作室巨匠在这寸方之间勾画蓝图。

45分钟的杰作

休闲小屋是依据柯布1951年12月30日,用45分钟勾划出的草图而建造的极限住宅,1952建成之后除了熟悉他的友人之外几乎被遗忘,如今重新被人从记忆的深渊中唤起,那是休闲小屋与柯布的生涯有着不寻常的关系所致,特别是这里有他进行东方之旅时考察最小限居住形式的记忆。

休闲小屋在建筑学上并不只是物理上的极限空间,在进入施工阶段涉及到人间工学、尺寸、技术细节,建筑材料以及造型的考量。从构想到制造整个过程,都注入了柯布西耶那深邃的知慧,最终由个人的独创而成为被普遍接受的样式。

终极平面

柯布一直主张自由的平面,然而休闲小屋最引人注目的是最初动笔时确定的基准线和正方形框架,这不能说是自由的平面而是理性的平面,这个正方形平面实际上是由九个隐型小正方型构成然后演绎成四个226x140cm长方形,和一个86x86cm的中央正方形来分割正方形空间,然而一个从入口进入的螺旋形动线串联室内空间这个螺旋形动线,是柯布特有的构成原则,这个原则持续了几十年之久。


柯布认为螺旋是成长的自然法则,有机的生命体都从属于和再现这种法则,我们知道柯布西耶被海中的海螺所迷恋,是因为海螺中隐藏着螺旋的运动,休闲小屋就是将做内向运动具像化,可见柯布构筑的是最有限的居住空间和自然法则之间的协调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柯布曾对一位来访的记者说就是死在这也可以这句话,因为柯布已经把他确认为精神回归的场所。

太极回旋运动

柯布西耶的作品与螺旋形运动的关系,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然而柯布最初的休闲小屋草图,显示的力学图像是在一个正方形中做对称性回旋运动。

休闲小屋的平面是16平米,而室内功能的分配为昼和夜两个领域,这两个领域的回旋运动实际上是一个阴阳太极图。我们还可以在日本的榻榻米的组合的空间上找到同样的类型,由此可见,当寻找运动的规律时所有的图像都会呈现出相同性。柯布正是被这种自然法则所迷恋,几十年居住在这个南法地中海的海岸,并愿意与之同归。

多少年来人们几乎忘记了这个休闲小屋,因为它从外观上看实在太普通,只是当人们发现它是勒-柯布西耶许多作品的原型时,休闲小屋才像一块宝石一样再现,冲破时间的梏桎重放光芒。

日本有句话,人生只需要一帖半榻榻米就足够,一帖供睡觉,另半帖供座着。勒-柯布西耶的休闲小屋让我们思考,一个人一生到底需要多大的空间才算不奢侈,或许身无长物这个成语,是中国人衡量理想生活方式和空间的尺度。


相关:
现代建筑派大师之二: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1887-1965)(一)
现代建筑派大师之二: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1887-1965)(二)
现代建筑派大师之二: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1887-1965)(三)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