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四)
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香港新机场 投资707亿港元于1998年7月6日正式启用的香港新机场 香港新机场每年可运送旅客3500万人次,货物300万吨 机场客运大楼内的行李提取大堂设有十二条输送带,每小时可处理19200件行李。 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1977年设计的英格兰东安格利亚大学艺术馆 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1991年设计的英格兰伦敦钢结构机场 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的北京国际机场第三候机大楼: 北京新候机楼将是世界最大 当然,事实是,他在北京新候机楼上花了更多的时间。“这将是全世界最大的有顶建筑。有4万个工人在那里按8小时轮班工作。建造时间从2004年4月6日开始,将于2007年12月31日封顶,刚好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 这个建筑最终将呈现中国最传统的吉祥之物——龙的形状,屋顶长3.25千米,宽785米。人们将搭乘列车穿梭于终点航楼不同的部分,终点航楼将有175部扶梯,173部升降机,和437部自动人行道。据估计,到2020年,每年将有5500万人在此穿梭往来。 福斯特的掌心里牢牢地掌握着这个建筑巨像的每一个细节。他热爱飞机,热爱飞行。自从他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之后,他就狂热地爱上了飞机场的建筑设计,还经常研究怎样将新近的轻量级的技术和材料融入笨重的建筑中。福斯特的建筑设计在赛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完工时达到一个巅峰,他的雄心和他的工作量从此向极致迈进。 融合当地文化的建筑设计 这就是沉浸在福斯特的世界中的福斯特,他总是想要制造一些凝结了桥梁和机械的结构、逻辑和美感的建筑。福斯特得到的第一个建筑类奖项是缘于他设计的一幅风车图纸,他还设计过通往他家乡的铁路。当他为现代化的中国设计一个超现代化的建筑时,他并没有准备利用中国古老的设计传统,而是以自己年轻的建筑工艺、技术和工程方法为基础。 当然,一些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并没有被福斯特放弃。“当你沿着北京新国际机场走的时候,墙壁和天花板的颜色会从红色演变到黄色,这是中国的传统色系渐变。”福斯特在设计新机场的早期工作时,还从老机场的设计中获得了不少灵感,“新机场是一种延伸和发展,之前设计香港赤腊角新机场和斯坦新机场也给了我不少经验。” 福斯特既是设计师,又是工程师。他并没有在所谓时尚论调的追逐中兜兜转转,而是几乎重新定义了过去10年间的建筑设计理念。他的很多建筑都是激动人心的,虽然建筑必须要遵循一些严格的设计规律和工程逻辑,但是福斯特依然在他的建筑中体现了让人心动的曲线美感。即使在一些加入了严格职能要求的建筑里,我们依然可以轻易捕捉到福斯特用建筑表达美感的影子,比如伦敦市政厅和赛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 福斯特喜欢和事实对话,喜欢谈论那些让他感到兴奋的事物。中国最让他激动的地方,就在于中国变化的速度。“英国希思罗机场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用了50年的时间;但是对于北京来说,新国际机场发展到等同的规模,只需要5年不到的时间。中国整个社会正在用十足的能量发生着变化。” 相关内容: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