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199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二)

2007-8-14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92| 评论: 0

简介: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成立: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简介(Foster and Partners)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是一家国际性建筑、规划和设计公司。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坐落在英国伦敦,主要成员是事务所主席福斯特爵士及4 ...
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成立: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简介(Foster and Partners)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是一家国际性建筑、规划和设计公司。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坐落在英国伦敦,主要成员是事务所主席福斯特爵士及4位合作者。事务所董事会长管着事务所每天的运营工作。由于在建筑设计等领域的卓越表现,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目前已荣获了280多项奖励,赢得了50多次国内和国际设计竞赛。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的设计产品很广泛,包括城市规划,建筑物设计,产品设计,展览等。产品大到世界上最大的建筑设计-香港新机场,小到一套家具上的门。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在国际上拥有着良好的口碑,它的代表性作品包括:[BAIKE]德国新议会大厦[/BAIKE] (柏林);[BAIKE]大不列颠博物馆[/BAIKE]大厅 (伦敦);汇丰银行香港和伦敦总部; [BAIKE]德意志商业银行[/BAIKE](Commerzbank)总部(法兰克福);[BAIKE]加里艺术中心[/BAIKE] (尼姆) (Carré d”Art N mes); 斯坦福大学塞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 (诺里奇) 。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在城市规划设计等方面也有良好的造诣。 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作品: 1964 - 1966 creek vean house 1965 - 1966 skybreak house 1965 - 1966 reliance controls electronics factory 1969 - 1970 air-supported offices 1970 - 1971 IBM pilot head office 1970 - 1974 willis faber and dumas head office 1970 - 1972 special care unit 1968 - 1970 fred olsen amenity centre 1969 - 1970 fred olsen passenger terminal 1972 - 1973 factory for SAPA 1972 orange hand shop 1973 - 1976 palmerston special school 1974 housing and offices for fred olsen ltd 1974 - 1977 sainsbury centre for visual arts 1975 gomera regional planning studies 1975 - 1980 IBM technical park 1978 shop for joseph 1979 - 1986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 1980 - 1982 renault distribution centre 1980 - 1991 london" third airport, stansted 1981 athletics stadium frankfurt 1982 BBC radio headquarters 1985 - 1991 sackler galleries 1986 - 1990 riverside apartments and studio 1986 - 1987 shop for katharine hamnett 1986 televisa headquarters 1987 - 1991 century tower 1987 - 1997 american air museum 1987 king"s cross masterplan 1987 - 1989 stockley park offices 1988 city of london heliport 1988 shop for esprit 1988 - 1991 crescent wing, sainsbury centre for visual arts 1988 - 1995 bilbao metro 1988 - 1992 telecommunications tower 1988 - 1990 ITN headquarters 1988 - 1993 business promotion centre 1988 - 1993 telematic centre 1988 - 1996 microelectronic centre 1989 millennium tower tokyo 1989 - 1992 cranfield university library 1990 shinagawa 1990 - 1995 faculty of law,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91 sagrera masterplan 1991 - inner harbour masterplan 1991 - 1992 shops and franchises for cacharel 1991 - 1993 lycée albert camus 1991 - 1993 offices for obunsha 1991 - 1996 agiplan headquarters 1991 - 1997 commerzbank headquarters 1991 - 1999 canary wharf station 1992 musée de la prehistoire 1992 tower place 1992 - 1993 marine simulator centre 1992 - 1994 joslyn art museum 1992 - 1994 solar electric vehicle 1992 - 1996 offices for electricité de france 1992 - 1997 design centre, london 1992 - 1997 kowloon canton railway terminal 1992 - 1998 HACTL superterminal and express centre 1992 - 1998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1992 - 1999 new german parliament (reichstag, berlin) 1993 - 1995 forth valley community village 1993 - 1998 valencia congress centre 1993 al faisaliah complex 1993 holborn place 1993 millau viaduct 1994 grande stade olympic stadium 1994 - 1998 sir alexander fleming building, imperial college 1994 great court, british museum 1994 - 1995 sealife centre 1994 - 1998 faculty of management 1995 arsta bridge 1995 daewoo electronics headquarters 1995 - 1997 SECC sonference centre 1995 LIFFE headquarters 1995 - 2000 national botanic garden of wales 1995 - 1998 ASPIRE national training centre 1995 world port centre, rotterdam 1995 medical research laboratory stanford university 1995 - 1998 greenwich transport interchange 1996 london millennium tower 1996 prado museum extension 1996 wembley stadium masterplan 1996 - 2000 london millennium bridge 1996 - 2000 citibank headquarters 1996 world squares for all 1996 oxford university library 1998 the music centre, gateshead 1999 kingswood, ascot 1999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1999 swiss re headquarters 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谈[BAIKE]贝聿铭[/BAIKE]: 诺曼·福斯特开口谈贝聿铭无疑是特大号新闻。这两位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普利茨克奖的获得者数度“狭路相逢”,已是各国建筑师津津乐道的话题。 20年前在福斯特完成香港汇丰银行的设计之后,贝聿铭匆匆从美国赶来,在汇丰银行的边上,设计了另一家银行的大厦———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汇丰银行大厦以其开创性的内部空间设计,为福斯特赢得巨大声誉。而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却以其节省三分之一钢材的纪录以及蓝宝石般的外观,成为香港的新地标。 在这两个银行大厦的较量中,贝聿铭似乎稍占上风。但几年之后,福斯特在香港完成了当今世界最大的机场建设项目———香港新机场的设计,名震天下。 同样的故事又发生在德国柏林。两德统一后,福斯特担纲德国新议会大厦的设计,在一个老建筑的顶上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玻璃穹顶,其杰出的建筑手法使之成为德国统一的标志,并每年招徕300万游客。而在这之后,贝聿铭又来到柏林,应德国总理科尔之邀设计了另一处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建筑———[BAIKE]德国历史博物馆[/BAIKE]新馆。今年5月这个新馆开业之时,整个柏林都陶醉了。一家报纸的标题是“柏林为贝聿铭欢呼”。 在中国出生、在美国执业的贝聿铭今年86岁;在英国出生、在美国留学并返回故里的福斯特今年68岁。从年龄上看,他们是两代人,但作为先锋人物,他们都通过自己的作品将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到精细阶段,使之从实用的技术演变为完美的艺术。 日前,因出席中国建筑学会年会而在北京匆匆逗留了24小时的福斯特,接受了笔者的独家采访。在得知笔者近几年曾3次采访贝聿铭之后,他的眼里立刻流露出兴奋之情,谈话就从贝聿铭开始了。 “并不能说我和贝聿铭之间存在竞争。”福斯特首先为话题的“性质”定下调子,“你要知道,我们俩的作品是在不同的时间完成的,而且各自面对的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所谓的竞争是不存在的。我在香港设计了汇丰银行大厦之后,这个城市的规则发生了变化,对建筑高度的控制放松了。这样,贝聿铭就设计了一个更为高大的建筑。但是,香港汇丰银行的设计是一个很好的经验,20年后,这家银行又邀请我们在伦敦设计了他们的大厦。” 说到这里,福斯特拿出笔和纸,边画边说:“你看,过去的高层建筑都把管道、电梯、卫生间等安排在中心位置,而在香港汇丰银行,我们则把这些设施放到了建筑的两侧,使内部成为一个大空间,不但能灵活地使用,还可将太阳能从顶部引入,并予以重新利用。这种全新的结构,已使这个建筑成为当地的象征,并被印到了港币上。” “我们在东京设计的千年塔,也采用了这样的思想,在建筑的内部断开几层使外部环境能够渗入,以解决生态问题。法兰克福银行也是这样,建筑是空心的,实体建在外围,隔几层我们就建一个可让人休息与交流的花园,使建筑物的能耗降低为一般办公楼的五分之一。在伦敦瑞士再保险公司摩天大楼的设计中,我们所进行的每一次建筑变形,都是为了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 这时,笔者又把话题拉回到贝聿铭身上:“听说你在设计香港汇丰银行的时候,曾考虑过风水等中国文化的因素,贝聿铭在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设计中也是这样。而在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方面,一些建筑师则爱采用中国式的屋顶,对此,贝聿铭表示反对。他说,这不会成功,因为中国古代没有这么高的建筑。于是他就把中国特色做到了建筑的内部,比如造一个室内园林等。你欣赏这样的手法吗?” “是的,贝聿铭在许多建筑中采用了竹、石等中国园林的手法,这是很好的尝试。”福斯特说,“尊重当地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时必须明白,我们现在是在2003年从事设计工作了,今天的观念跟100年前比已有很大不同了,所以必须考虑到现在的技术、材料、文化、气候等因素。我们所进行的设计,只能是属于那一个场地的设计,它是不可能被搬到别的地方去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建筑必须反映当代的特点。” 说到这里,福斯特向笔者表达了他对贝聿铭的故乡中国的情感:“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北京,上一次是在今年8月。我还没有时间看北京所有的建筑,但已经看到的都很好。我和夫人正准备在北京找一个中国老师教我两岁的儿子和五岁的女儿学中文呢。从小就能够接触到各种文化,对他们的成长是有益的。我的办公室有38位建筑师既会说英文,又会说中文,我希望他们能到中国做项目,到时候我也跟着来,带着全家一起来,这对我的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要问我对北京的印象如何,我想这个问题最好由我的夫人来回答,因为她是第一次来到北京。”福斯特以动情的口吻说,“如果你去问她,她一定会这样说:从飞机降落到由机场进入城市,我们都感到这里的文明程度很高,机场的一切井井有条,从高速公路到我们住的饭店十分便利,道路两旁的树木、景观都很整洁。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到了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和谐的景象,并从心里感到了希望。” 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作品选: 法国世界第一高桥:[BAIKE]米洛大桥[/BAIKE](Millau Viaduct) 世界最高的高架桥—米洛高架桥在经过三年时间的施工后,于2004年12月17日竣工开通。高架桥位于法国南部,目的是为了缓解法国渡假时期往来巴黎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交通拥塞。 于2004年12月14日由法国总统席哈克(希拉克)主持落成仪式,12月16日正式通车,这座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桥,连接法国南部到西班牙之间,车行其间有如穿越云端一般。 米洛大桥(Millau Viaduct)高架桥创下的各项纪录: 1、桥长2460米。 2、宽度达32米的大桥连接起了米洛(Millau)山谷和西南部的塔恩(Tarn)河谷。 3、桥塔总高达343米。 4、塔恩河谷上方桥面高达270米。 5、整桥的最高桥墩高度达到破记录的245米。 6、该桥有一个3.6吨重的钢制桥面,相当于5个艾菲尔铁塔的重量。 7、创新科技:桥墩建造过程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 8、米洛高架桥的抗震性极高,并且能够抵御各类严峻的气候条件。 米洛大桥(Millau Viaduct)技术参数: 纪录:世界最高的桥 (桥距离河谷的平均高度为280公尺,桥面最高点离地有270公尺,相当于90层楼高,2号桥墩的斜张钢索离地面最高点更高达343公尺,比巴黎铁塔还高。) 地点:法国南部 连接:法国巴黎到郎格多克地中海岸,延伸到与西班牙巴塞隆纳高速公路相连的A75号公路。 横跨:塔恩河谷 效益:原山路路程需时3个小时,完工通车后只需10分钟 总长:2460公尺 结构:桥面由七座钢筋混凝土桥墩支撑,加上斜张钢索结构 桥墩数量:7座 最矮桥墩高度:77公尺(七号墩) 最高桥墩高度:343公尺(二号墩) 桥梁最高点离地面270公尺 桥索数量:154捆 桥面厚度:4.20公尺 桥面宽度:32.05公尺 水泥体积:85,000立方公尺 金属结构重量:36,000公吨 设计:诺曼·弗斯特(Norman Foster)1987年开始设计 施工:艾法吉(Eiffage) 营建公司 经费:3亿9400万欧元 (约台币169亿元)由艾法吉公司独资 动工:2001年12月 (施工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 落成:2004年12月14日 通车:2004年12月16日 管理:艾法吉公司拥有75年的管理权 过桥费:淡季为4.6欧元/车,7-8月为6.5欧元/车 一日游收费:32-48欧元不等 日本“朝日新闻”对米洛大桥(Millau Viaduct)报道: 法国近日在其南部米尧地区的塔伦(音译)河流经的一个峡谷修建了一座高达343米的世界第一高桥。它由7根粗大的桥桩支撑,耸立云霄,从照片上看极其壮观。不知道司机和乘车人从桥上通过时是为感到身在天上而开心还是因害怕掉下去而提心吊胆。 相关内容: [URL=http://news.zhulong.com/dongtai/read55557.htm]199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 (一)[/URL] [URL=http://news.zhulong.com/dongtai/read55562.htm]199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三)[/URL] [URL=http://news.zhulong.com/dongtai/read55564.htm]199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四)[/URL]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