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体育场馆屋盖:开?不开?

2007-2-7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63| 评论: 0

简介:  几年前,国家体育场设计竞赛时,每个设计方案中可以自由开闭的屋顶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当时,在我国,还没有一座大型可开闭屋盖体育设施,虽然在国家体育场优化 设计阶段 ,可开闭屋盖被取消,但从那时起,这项 ...
  几年前,国家体育场设计竞赛时,每个设计方案中可以自由开闭的屋顶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当时,在我国,还没有一座大型可开闭屋盖体育设施,虽然在国家体育场优化设计阶段,可开闭屋盖被取消,但从那时起,这项技术真正进入了国人的视野。

  可开闭屋盖:室内化与舒适化的需求

  现代体育设施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不断向室内化、舒适化和全天候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有些体育项目又必须在室外进行。如号称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它的比赛场地必须是天然草坪,而能够用来做比赛场地的天然草坪,在人工环境中都不能成活。所以,无论意甲英超还是世界杯,不管刮风还是下雨,球该踢还得踢。

  对此,人们就想,这个屋顶就不能像雨伞一样吗?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完全由人工来控制?于是,就研究出了可开闭屋盖技术。建设可开闭屋盖体育设施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增强对环境的控制力,满足使用需求。

  人们在建设体育场馆时又发现这类设施规模体量都很大,而且通常是建在重要地段,从外面看宏伟气派,如果加上可开闭屋盖,更是令人瞩目,没有一定的实力是建不起来的。可开闭屋盖体育设施就成为炫耀技术和经济实力的一个手段。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型可开闭屋盖体育设施是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匹兹堡公民体育馆。匹兹堡是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为了表现这个城市的实力和中心位置,建造了这个冰球馆,屋面材料全部采用自己生产的不锈钢。可见,建设可开闭屋盖体育设施在某种程度上是经济和技术实力的象征。

  可开闭屋盖:尚未成场馆建设主流

  当前,已经出现的屋盖开闭方式大致可分成以下六类:平移式,屋盖分为一个或若干个活动单元,每个活动单元沿着一定的轨迹移动,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体育场和德国世界杯的盖尔森基兴体育场;旋转式,它的各活动单元全部或各自沿着一根垂直轴线转动,日本福冈棒球场、2008国家体育场设计竞赛日本佐藤事务所方案均属此类;翻转式,采用这种方式的可开闭屋盖,其各活动单元分别沿各自的某一固定轴翻转以实现屋盖的开闭。这在实际工程中尚无先例,主要出现在一些设计竞赛中,我国国家体育场设计竞赛德国GMP事务所方案,屋顶模仿莲花开放的形式,就是通过翻转来实现开闭;折叠式,这类屋盖的每个活动单元通过自身形状的变化,折叠或者褶皱来实现屋盖的开闭,如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主体育场和某方案构想;混合式,屋盖的各活动单元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移动方式。加拿大多伦多天穹顶体育场和日本BallDome体育馆均属此类;其他形式,在我国国家体育场设计竞赛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将屋盖可动部分设计为一个热气球,可随处飘动,虽然没有实现,但说明我们的建筑师同样具有非凡创造力。

  笔者以为,屋盖可开闭的体育场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是造价较高。大型可开闭屋盖体育设施的造价非常昂贵,就像HOK事务所一位负责人所说的,一座可开闭屋盖体育设施的花费,相当于相同规模等级的两座室外体育设施和室内体育设施的造价总和。从目前看,大型可开闭屋盖体育设施几乎全都建在美国、加拿大、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则很少或没有;这类场馆基本上都用于当地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上。像美国以橄榄球场和棒球场为主,而欧洲则以足球场为主。这都是由经济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在已有的屋盖开闭方式中,移动式和旋转式相对技术最简单,所以更多的被采用。其次是折叠式和混合式,其他方式则还没有实例。已建成的可开闭屋盖体育设施,屋盖可以打开的部分都是尽可能减小,以便有效地减小技术难度。同一座体育设施,在加设可开闭屋盖以后,其使用频率会有一定提升。但是具体增加多少,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结果。或许想通过屋盖的可开闭来大幅度提高使用率,并不一定有效。

  近几年,世界各国普遍对可开闭屋盖体育设施产生了很大的热情,在全球范围出现了一股建设热潮。但是从总量上来看,它还不是体育设施建设的主流。像韩日世界杯的二十座体育场中,仅有一座采用了可开闭屋盖;德国世界杯的12座体育场中,也仅有两座采用了可开闭屋盖。

  可开闭屋盖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已有多个小型可开闭屋盖体育设施,比如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网球馆和北戴河中国人民银行网球馆,只是由于规模比较小,没有引起建筑师注意。我国目前尚无大型可开闭屋盖体育设施,最近几年,建成了江苏南通体育场、上海旗忠网球中心、杭州黄龙网球馆这三座。这几座场馆的开闭方式与国外基本相似,像南通体育场,基本照搬日本大分县体育场。上海旗忠网球中心显然是借鉴了欧洲的设计构想,由于这种开启方式很复杂,欧洲人也没敢在实际工程中使用,但在中国实现了。

  总的看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可开闭屋盖技术在我国将会有更多的应用机会。但我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前不久,建设部在内的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当前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特别是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不顾国情和财力,热衷于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注重节约资源能源,占用土地过多;一些建筑片面追求外形,忽视使用功能、内在品质与经济合理等内涵要求,忽视城市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忽视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从事建筑活动,尤其是进行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持遵循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要以人为本,立足国情,弘扬历史文化,反映时代特征,鼓励自主创新。要确保建筑全寿命使用周期内的可靠与安全,注重投资效益、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以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为此,笔者认为,我国可开闭屋盖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场馆建设决策前应进行充分而科学的前期论证。对总体投资,对建设和使用中的各种问题必须要仔细研究,特别是赛后的综合利用,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其次,对于工期紧,难度大的重点和大型项目,要慎重采用。如1972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采用了可开闭屋盖技术,导致工期延误,直到奥运会开幕还没有完全建成,投资大幅增加,不得不提高普通市民的房租来弥补巨额亏空,而且一提就是三十年,劳民伤财。从这点来看,我国最终取消了鸟巢的可开闭屋盖,无疑是很明智的。第三,尽量选用成熟技术。采用相对简单的屋顶开闭方式,以减小技术难度,降低造价。第四,采用相对较小的开口面积,在屋盖设计中减小活动部分面积以简化设计,方便施工。第五,中国建筑师应增强自我创新意识,在研究世界各国实例的基础上,勇于突破。如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国家体育场设计竞赛中所提出的热气球屋盖,就很有创意,技术上也可以解决。即便是技术难度大的创新,也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最终得以实现。

  作为一个体育运动爱好者,一个对体育建筑情有独钟的建筑师,笔者对于可开闭屋盖体育设施一直报有极大的兴趣。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亲自参与设计一座可开闭屋盖体育场馆,更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建筑师的努力,使这项技术在我国能够得到更加理性和合理的应用。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