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陈世民:设计师应三“方”调整

2006-8-9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32| 评论: 0

简介:“90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积的限制,将成为叠加开发商与设计师彼此力量的连接点,迫使我们开创一条中国居住文化自主创新的道路。   7月28日,中国勘察设计大师陈世民先生就“国六条”新政中关于90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积 ...
“90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积的限制,将成为叠加开发商与设计师彼此力量的连接点,迫使我们开创一条中国居住文化自主创新的道路。
  7月28日,中国勘察设计大师陈世民先生就“国六条”新政中关于90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积的限制要求,向记者表露了自己的看法。作为业界知名的设计专家,他表示设计师应该调控好自身,适应新政和新的变化,在新的平台上更好的和开发商合作。
  谈到对新政的认识理解,陈世民坦率地承认,“前两个月还不敢发表观点,因为我觉得还需要一个理解和执行的过程。现在看来,大家除了正确的理解这些具体政策之外,还需要更好的通过解读90平方米和70%这两个数字,对自身做出一些调整。否则,就没办法很好的落实这个政策。”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他认为需要在三方面进行调整。
  第一是设计方向的调整。近年来,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产品设计不应该只追求流行,过分注重讲究景观、舒适享受的住宅类型,而应该以生态和文化为特征,使设计引领潮流,转变产品的发展方向。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住宅套型设计的面积越做越大,附加值越来越多,豪华程度越来越高,最后当然是房价越来越贵。许多人的精力只放在怎么提高大套型舒适层面的研究上,结果中小套型不再被看成是重点,为低收入人群的考虑越来越少。因此,设计师应该把握大的方向,调整自身的设计意识、服务意识和产品意识。
  第二是设计方针的调整。当前,随着城市化发展进入高潮,在渴望脱贫变富的焦急心态下,各式各样的卖点、概念、主义、个性化、人性化等等进口的辞藻,颠覆了作为居住的物质性产品所应该具备的功能性需求,以及力所能及提供的物质资源,也严重的冲击了设计师的自信心,不再清楚究竟什么是中国人的居住模式。“我们有必要把实用、经济、美观这三大要素进行新的演绎,以便提出新的指导思想和要求。”结合现状,陈世民强调,“实用、经济、美观”可以演绎为环境、空间、文化、效益这四个层面,作为检验、衡量、评判一个项目的标准,同时立体的控制指导设计师的工作,而不是偏重一个方面。
  第三是设计方略的调整。他说:“建筑是文化的结晶,从文化层面上审视企业和产品,会发现亟待着文化的觉醒。对待一切本土文化,我们要有自觉、自尊、自强的精神,提高文化的含量、文化的意识和文化的品位。”与此同时,作为从事居住文化建设的建筑师,他对建筑文化的发展满怀忧心,认为在建设现代化的同时,国内普遍吹起一种盲目的崇洋风,使抄袭、复制外国建筑成为开发商和建筑师应对市场残酷竞争的筹码,造成不少产品不符合国情和民情,脱离了地域和区域特征。
  所以,从文化层面来看,90、70这两个数字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既是一个提高房地产工业水准的契机,也是一个反思建筑文化的契机,更是一个振兴中国建筑文化的契机。
  今后,适应新政设计的新产品不是对现有产品的简单缩小或者放大,而是要把建筑、结构、设备、成品、部品立体的合成起来,反应出一些新技术的变化,使设计的产品更灵活、更舒适。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