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新加坡建筑市场素描

2001-8-23 08: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08|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新加坡建筑市场总容量(合同额)大约为每年200亿新元(约125亿美元)左右。新加坡的投资来源主要是两部分:   政府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公共住宅、公共建筑);私人投资(私营工商企业和房地产商投资)。其 ...

  新加坡建筑市场总容量(合同额)大约为每年200亿新元(约125亿美元)左右。新加坡的投资来源主要是两部分:
  政府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公共住宅、公共建筑);私人投资(私营工商企业和房地产商投资)。其中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大约占60%,私人投资占40%。
  新加坡对建筑业的管理机构主要是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属下的建筑业发展局(CIDB)。它对整个新加坡建筑业行使行业管理的职能。它并不涉及各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也不直接参与承包商的工程招投标及其它经营活动,实质上是一种行业性的间接管理。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里,各承包商的经营不受约束。
  CIDB只是代表政府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保证市场秩序、提供服务和配套,从而培育和发展一个健康、统一、完善的市场。
  在新加坡有注册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超过4000家,建筑业从业人数20万人。这些施工企业大部分都是私人企业,形成大企业少、中小型企业多的金字塔型结构。小公司少则几个人,大公司多的也只是100人左右,它们按资产规模、技术资质和企业信誉分成G1—G8几个等级,并按不同等级对号入座承包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项目。其中G8是最高等级的公司,它们多为资金、技术、管理密集型企业,以项目总承包为主。中小型企业及各类专业分包,如:打桩公司、预应力张拉、砼补强、脚手公司、门窗安装公司等等门类齐全,它们专做分包和提供劳务,而且招之既来,来之既开。因此,在新加坡建筑业市场已逐渐形成以大的总承包公司为龙头,中小型企业及各类专业分包门类齐全,材料市场、设备租赁市场及劳动力市场全面配套,这样一个相对完善的市场格局。
  过去几年建筑业的快速增长造成了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的短缺。为解决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新加坡的设计和施工企业大都雇佣外国专业人才和外国劳工。来自印度、孟加拉和泰国的占多数,近年来中国、缅甸的技术工人和一般劳务人员也逐渐增加。有关外劳的雇佣要遵照1995年的外国劳工雇佣和移民法令。对于建筑行业,雇佣外劳的额度限制为1:5,即用1个新加坡公民雇员的额度可以申请雇佣5个外国工人。雇主每个月要支付外国劳工税,每个技术工人每月100新元,每个非技术工人每月470新元。如果是技术工人,必须通过建筑业发展局关于技术工人资格的专门考试。
  在工程建设方面,新加坡的一般做法是:业主将工程项目委托给工程咨询公司(通常是做设计的公司)来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招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因为业主通常对工程建设都是外行,一般不干预工程建设,业主只需向工程咨询公司提出要达到什么样的使用要求,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均由工程咨询公司全权负责。
  这种工程咨询公司通常以建筑师为主,主要做建筑设计。
  建筑师做好建筑设计后,再聘请或分别包给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估价师,进行结构设计、机电系统设计、工程量及造价估算,以及施工招标、施工监理、质量工期控制、造价控制、竣工验收等,形成一个以建筑师为首的工程项目咨询班子,来组织工程建设。建筑师对工程项目(也就是对业主)总负责,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估价师分别向建筑师负责,如同总承包与分包一样。
  新加坡政府为了加快住宅建设的步伐,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专门成立了建设发展局(HDB),统管全国公共住宅(新加坡叫“政府组屋”)。政府组屋的建设体制与一般做法有所不同,设计、招标、监理均由HDB自己负责。施工则是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发包给建筑承包商。承包组屋的利润水平比较低,而且HDB有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力量,承包商要经过一段时间适应以后,才有可能赚钱。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