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八月二十三日电(记者刘雅鸣实习生胡毅)世界银行贷款一亿五千万美元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项目于最近开始实施,这标志着二十世纪中国治黄目标已基本达到,中国掀开了治黄史上新的一页。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说,“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开始治理这条大河,力求解决它频繁决口的问题。这一工作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快了步伐,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就,今后的首要任务仍是保证黄河下游堤防不决口。” 中国治黄已取得如下成果:黄河大坝已五十余年未决堤;入黄泥沙量年均减少三千万吨;百分之三十七的水土流失面积(十八万五千平方公里)得了到初步治理;黄河水统一调度开始发挥巨大效用,黄河已连续两年未断流;下游三角洲积沙量减少百分之八十四,这反映了上游生态环境的改善。 今年八月,中国政府提出了新世纪治黄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既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又被称为“民族心腹之患”。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约有一亿六千万吨泥沙入河。淤泥使河床逐年抬高,河水时时泛滥,过去两千年里黄河曾决口一千五百多次。近年来,由持续干旱而导致的黄河断流,已成为黄河治理中一道新的难题。 一九九八年初,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学院一百六十三位院士曾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 政府把治黄重点放在了水土保持上,因为黄河之害,根在泥沙。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一期工程于一九九八年完成,总投资二十一亿六千万元(合二亿七千万美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一亿五千万美元,共涉及四个省区一万四千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再贷款一亿五千万美元的二期工程已通过世行评估投入实施。 保证下游不决口是治黄的首要任务。仅在一九九八至二000年,国家向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就投入资金七十六亿元。而总投资四百亿元的黄河小浪底工程,是中国治黄史上的里程碑。该工程将于二00五年竣工,现已在防洪、防凌、减淤、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 从一九九九年起,中国实施黄河水统一调度工程。二000年北方大旱,黄河来水水量不足常年一半,而河道不仅没有断流,还挤出十亿立方米水供给天津。 中国还实施了万家寨引黄工程,将于明年开始从黄河中游取水,输送到太原、朔州、大同三个缺水城市。一期工程投资一百二十亿元人民币。 科技是治黄的重要保证。黄河研究中心于今年年初在清华大学成立。该中心将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治黄决策参考。目前运用于治黄的高科技手段包括卫星遥感技术,水文信息计算机网络,以及GPS河道测量技术等。 近年来,水利专家还提出了治黄的新思路,即用大型挖泥船吸出河底泥沙,用于加宽加固两岸大堤。这一思路已运用到今年五月启动的黄河挖泥工程中。 目前,黄河中游地区二百三十个县制定了水土保持配套法规和政策,三百个县组建了监督执法机构。 李国英说:“通过种种努力,中国一定能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使其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