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三个“关系” 公共设施要体现“以人为本”,必须理顺三个“关系”: 一是理顺公共设施是姓“官”还是姓“民”的关系。许多“闭门造车”式的公共设施之所以能够出现在人们面前,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共设施的设计者、建设者按照不太懂业务的领导者的主观意愿去敲定设计方案,甚至将合理的设计修改成不合理的设计。如果公共设施是官僚主义的产物,那不令人尴尬才怪呢! 二是理顺公共设施是姓“实”还是姓“虚”的关系。如果一项公共设施建设的目的,是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而不是玩虚的,弄个“政绩”给谁看,那就应该在广泛征求广大人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让老百姓满意。 三是理顺公共设施是姓“真”还是姓“假”的关系。在某些人的眼里,为普通老百姓修建的工程项目,不受重视,设计不认真、施工不精心,老百姓怎能满意? 笔者认为,只有真正解决公共设施为人民修建、为百姓管理的问题,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做得如何?公共设施是最明显的标志! 北京市孙理 体现人文关怀 公共设施的建设就是为人服务的,否则就失去了建设的意义,甚至会成为“不人道”的工具。 “井盖吃人”的事已经发生多起。盗走井盖的人可恨,应严惩,但是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者们也应吸取教训,那些井盖不设在道路中央行吗?我家楼前四个单元的楼门中间均匀分布着三口井。我每次经过时都有一种恐惧感:万一井盖不牢翻动一下,后果不堪设想。在许多街道的草坪上,浇草带浇人的“景色”不少;盲道上的电线杆或拉线岂不是置盲人于险地? 一个城市的公共设施是否为人着想,是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城市人文关怀的最好体现。为了百姓多些笑容,公共设施应该为人着想。北京市马振水 要追求尽善尽美 公共设施要体现“以人为本”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应该本着安全实用的原则追求尽善尽美,要时刻想着方便市民使用。 其次,要做到“建”、“管”并举。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 建设是短期的、阶段性的,而管理是长期的、全面的,公共设施建成后更要加强管理、监督和维护工作。已破损设施要及时修复;不合理之处,要及时改正;对一些不法分子恶意损坏和盗窃行为,应依法严惩。 另外,要体现人人参与的原则,使公共设施真正发挥作用,并不只是建设单位的责任,全社会所有公民都有义务自觉维护公共设施,在方便自己的同时,也要为他人的使用提供方便。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者,事先应多征求社区居民和公众的意见,以方便使用者为出发点。 河北承德市卫文省 应重提为人民服务 近年来城市的公共设施增加很多,而且建设得很漂亮。可在使用时,又不由得会慨叹:有些设施真是华而不实呀! 北京44路公共汽车是沿二环路行驶的市区车。不要说北京人就连外地进京旅游的人也都熟悉这路车,它是观看北京市城区景观的廉价“观光车”。这路车原来全是在二环路的立交桥下设立站牌,想换乘其他路车很方便。现在公共设施改善之后,所有的44路车站全设在离立交桥和其他路车站很远的地方。而且乘客乘坐44路车,就必须要上一座新搭建的过街天桥,不然就要冒着危险、违反交通规则去横穿马路。公交提速是政府为市民办的一件好事,可设计者是否考虑过,乘客换乘其他线路车要走半站路,如果是小孩儿或是老人,他们还有力气上桥下桥吗?这样的设施能说是为人民服务吗? 现在私家车多了,可是由于停车场很少,致使许多车停放在街巷里。使本来狭窄的巷子更难通行,行人抱怨,有车人家也多有抱怨。 “为人民服务”这个口号很多年不提了,城市的各项服务设施应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要把首都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文明大都市,还是应该重提为人民服务。 北京市韩彦华 实用、方便、安全 近年来,反映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投诉和报道不少。作为建设部门的职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那么公共设施如何才能提高社会公众的满意率,体现“以人为本”呢?笔者认为: 一要实用。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要从老百姓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忽视百姓的利益而建造一些实用价值不高的“面子工程”。 二要方便。即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能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三要安全。这是最重要的一项标准,作为公共设施的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公共设施使用者的安全不能因为一时疏忽而留下安全隐患。 笔者认为,作为公共设施的设计者,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多拿出几套规划设计方案,向社会公示,给老百姓选择最佳方案的机会。这样就会少一些缺憾。 湖北枣阳市张修平 以“特色”做文章 公共设施是为大众服务的。以人为本是公共设施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城市公共设施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要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多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求美观,讲品位,以免重复建设,来回折腾,劳民伤财;要突出特色,公共设施的设计、建设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化韵味,独特的地域民族风情。 河南栾川县石常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