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不能让三百万吨垃圾淹没库区

2001-8-29 08: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88|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按照建设规划,2003年三峡大坝将蓄水。然而重庆市辖区内的长江、嘉陵江、乌江两岸沿线2000多公里内,还堆积有23个区县(市)的605个垃圾堆放点,垃圾堆存量近300万吨。三峡库区一但蓄水,水位提高,这些堆在江边 ...

  按照建设规划,2003年三峡大坝将蓄水。然而重庆市辖区内的长江、嘉陵江、乌江两岸沿线2000多公里内,还堆积有23个区县(市)的605个垃圾堆放点,垃圾堆存量近300万吨。三峡库区一但蓄水,水位提高,这些堆在江边的垃圾将没入水中,其危害可以想象:300万吨垃圾折合COD为26.9万吨,若按70%进入江河水体,则有18.83万吨的COD排入江河;沿江两岸随便堆放的生活垃圾入江,将导致长江上游水体大肠杆菌全面超标和干流丰水期水质恶化,危及三峡库区生态环境。
  垃圾,重庆人心中的痛
  重庆沿江城镇自古就把垃圾堆放在沿江两岸,任由降水或径流冲淋入江,这种习惯延续至今,沿江两岸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场也随之而生。地区内的小支流多年来被垃圾和排出的污水所破坏,有些河水已整条河散发恶臭,而市民仍依靠这些河水生活。在重庆较下游段的奉节县,市民拒喝长江水,而另寻水源,原因是他们认为长江在上游经千万人折腾和排泄,不再洁净。
  垃圾污染了水源,市民对此反应强烈。许多人担心,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上游水源污染,中下游地区又将如何?
  1997年,重庆着手对主城区的江岸垃圾情况进行勘查,结果令人担忧。1998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沿江垃圾治理工作。沿江各区县(市)坚持不断整治,以标本兼治为目标,以加快江岸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强化沿江管理手段,注重提高市民素质,促进重庆沿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投入大量资金,整治沿江垃圾598处,近110万吨,接收船舶垃圾4380艘次、68吨;新建或整治江岸垃圾收运设施410座;新增垃圾车20辆、垃圾接收船3艘;沿岸种树4万余株。同时主城区内建设的长滨路、嘉滨路及江津市的滨江路和涪陵区的沿江大堤,对根治沿江垃圾污染,改善环境卫生状况起到了明显效果。
  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建国以来,从国家到地方政府,未对沿江垃圾的治理投入足够资金。重庆市至今尚无一座现代化垃圾处理场,直辖后重庆直管的区县(市)多数没有垃圾处理场,沿江两岸环卫设施满足量不到5%,以治本为主的建设经费缺口大,整治目标难以实现,治理成果难以巩固。
  水上环卫设施尚未起步。重庆市还未设立水上环卫管理专门机构,三峡工程的建设将增大重庆市城区水域面积,水面飘浮物将越来越多,这将对三峡水库水质、旅游业及下游水力发电厂带来严重影响。治理工作未与库区清理同步。整个沿江垃圾管理还处在单一的整治工作上,没有与垃圾处理场的建设、移民工作同步进行。这样将会造成水质的重复污染,产生事倍功半甚至更严重的负效应。
  目前,重庆主城区垃圾处理场已全面告急,无害化低的现状严重。
  全市生活垃圾年产量260万吨,现有垃圾处理场15座、简易堆放场31个,垃圾处理率仅为85%。
  重庆市在主城区城郊建有主要采用填埋、焚烧、高温堆肥等处理技术的垃圾处理场8座,设计日处理消纳2000吨,但是垃圾处理一直处于低投入、低处理水平的阶段。随着城市规划的拓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城区生活垃圾产量逐年增加,目前日处理消纳生活垃圾已达3000吨,致使垃圾处理场比原计划使用期缩短。
  从1997年起重庆市着手规划筹建南岸长生桥、江北黑石子、北碚同兴等3个现代化垃圾处理场,并计划在3年左右逐步封闭现有的8个垃圾处理场,因此,1998年以后,主城区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基本未作安排,实行过渡性、低水平的运行,而新的垃圾处理场不能按计划实施,大多数垃圾处理场必要的配套处理设施建设未跟上,致使生活垃圾难以实现标准化处理,甚至难以控制对周边的环境污染。
  三峡大坝蓄水期将近,必须加快治理
  重庆沿江两岸堆放了300万吨垃圾这一情况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求重庆在库区蓄水前解决这些垃圾,确保库区的良好生态环境和水质。现在距三峡库区蓄水只有一年多时间,重庆怎么办?根据三峡工程“分期蓄水”的计划,目前,重庆市已经拟定了“紧急治理库区垃圾改变库区生态环境”的意见决定,未来十年,重庆市将斥资40亿元,建45座垃圾处理场及附属设施,治理三峡库区垃圾污染。
  本次治理工程以中央投资、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等方式进行。
  重庆市这次巨资治污将与清理库区垃圾、移民搬迁同步进行。今年先开展相关试验和建设示范工程,对沿江垃圾污染物,特别是有害污染物进行研究,使垃圾治理技术具有科学性、合理性。2003年前对沿江各区县堆放在海拔135米以下的垃圾进行清理,2009年前,将海拔171米以下的垃圾全部清除。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分三个阶段:2001年至2003年总投资16亿元,在南岸长生桥北培同兴及万洲、涪陵、丰都、江津、奉节、巫山、云阳、忠县等十个区县和三峡库区内的李渡、白涛等23个重点移民小城镇,分别建设规模不等的垃圾处理场,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3%;2004年至2005年投资7亿余元,在江北黑石子、长寿、开县、武隆、石柱、巫溪等6个地方建设处理规模为1700吨/日的垃圾处理场,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03年的53%上升为73%;2005年至2010年,对主城区的长生桥、同兴垃圾处理场和三峡库区的23个重点小城镇的垃圾处理场进行扩建,并在永川、綦江等周边影响区建14个垃圾处理场,总投资近16亿元,届时,三峡库区垃圾日处理能力将达到9420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5%,基本解决三峡库区内的生活垃圾污染。
  为配合垃圾治理,重庆市政府先后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如《关于明确船舶垃圾及沿江两岸垃圾管理责任的通知》、《关于整治江岸垃圾的通知》、《关于整治沿江垃圾有关事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整治裸露垃圾和沿江垃圾的通知》等。
  2000年8月至12月,市政主管部门组织了对三峡库区重庆市辖区的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州等20个区县(市)近100个城镇沿江堆放垃圾的情况进行了基础数据调查,编写了《重庆市三峡库区沿江垃圾堆放现状调查报告》、《重庆市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为库区清库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治理好重庆沿江的垃圾,当地有关部门认为,还需国家尽快将库区清理工作纳入三峡库区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尽快落实垃圾清理工作经费,保证三峡水库重庆库区的垃圾清理工作全面完成;尽快落实库区垃圾设施配套建设经费,把新建的环卫设施建在淹没线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垃圾清库工作、设施配建工作、环卫日常管理工作和移民工作的整体质量。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